ZKX's LAB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是什么意思? 一日暴之 十日寒之是哪个词

2020-08-11知识17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的近义词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一曝2113十寒)的近义词-三天打鱼,5261两天晒网、4102三心二意、有始无终、为德1653不终“一曝十寒”的出处【解释】: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出处】:《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示例】:他们跑出英文教室,说的听的依然是中国话。这只是‘~’的办法罢了,对于理解的功夫完全抛荒。叶圣陶《英文教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什么意思? 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自勉联,原文是:苟有恒,又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于一日曝十日寒。苟在文中为“如果”的意思,类似的用法有“苟富贵,勿相忘。恒就是“恒心”。“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将它浓缩成成语,那个成语是什么? 一暴十寒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什么意思? 这是明代学者胡2113居仁自勉联,原5261文是: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4102眠;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个意1653思是说,做事情只要有恒心,不必起早贪黑,最不可取的是一曝十寒。同时也间接揭示了,再小的事情,只要有恒心坚持,最后都会成功,惊天动地的事情,如果没有坚持,也成不了什么事。作者其他名言:1、欲为天下第一等人,当做天下第一等事。《居业录》2、忠贤既用,奸邪自息。3、读书贵精熟。《居业录·说军才真他不如》4、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5、一思尚存,此志不懈。扩展资料成语解析:一曝十寒:一天晒太阳,十天寒冷,形容做事情没有恒心没有坚持,最终没有任何结果。意思是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近义词:半途而废、三心二意、有始无终、为德不终、浅尝辄止、寸进尺退、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反义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水滴石穿。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参考资料:-一曝十寒一日暴之,十曰寒之的成语 成语是:一暴十寒一暴十寒【解释】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431356634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天下容易生长的植物,暴晒它一天,再冷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活下来的。【示例】你才读一下书就看半天电视,不是一暴十寒是什么?【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近义词】两天晒网、三天打鱼、三心二意、有始无终、为德不终【反义词】有始有终、日积月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有头有尾、坚持不懈扩展资料1、一暴十寒的近义词三心二意【解释】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出自】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怎奈这是妓女,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示例】书给了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的启示。【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2、一暴十寒的反义词日积月累【解释】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出自】宋·朱熹《答周南仲书》:“则。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 是什么词语?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投桃报李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一曝十寒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意思是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的成语是什么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解读]成语“一暴十寒”出自 这句话,原文是:“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意思是: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中的通假字是什么什么同什么 孔子曰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是什么意思? 做事2113贵在持之以恒,何必要很晚睡、很早起地这般折磨5261自己;一4102曝十寒,不够坚持是1653最无用的,做事切勿这种做法。这句话主要说的是人要有恒心,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扩展资料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名言: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荀子》释义:不能坚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2、只要功夫深,钢梁磨绣针。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国学#读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