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二战时的战斗机,机枪在螺旋桨后面,射击的时候,为什么不会打到螺旋桨? 战斗机射击协调器原理功态图

2021-04-28知识1

战斗机翻滚的原理 战2113斗机的机动动作,翻和滚是不同的概念,5261翻是俯仰动作,主要依4102赖水平安定面的水平舵来控1653制。飞行员拉杆,机尾的水平舵负升力加大,飞机抬头,在发动机和速度惯性的推动下,飞机姿态超过90°开始倒飞,并可以继续后翻到180°直至360°,完成一个空中筋斗。滚是飞机绕自身航向轴线旋转。由两侧机翼上的副翼差动。由于在一定范围内机翼弯度越大升力就越高,而反弯度升力就低,两翼升力不平衡,飞机会向升力低的一侧滚转。由于机翼有升力的作用,发动机动力也有影响,所以让飞机做出理想的机动动作,要通过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的辅助控制才行。

求战斗机机枪子弹穿过螺旋桨设计的原理和演示图。 子弹的初速大于螺旋桨扇页的转速,飞行员在按动机枪发射键时,子弹并不是随时击发的,而是有一个协调装置,等离枪口最近的那一片扇页转过去以后子弹才被击发。当然,这也是一个很短暂的时间,不会影响到瞄准精度。我们看到螺旋桨扇页转的很快,其实子弹的初膛速度比螺旋桨还要快。所以,不会打到螺旋桨。机枪射击协调器:能够使飞机在开枪时与飞机螺旋桨协调动作,不至于把子弹射到螺旋桨叶上,而使子弹从旋转的桨叶的空隙中射出。枪射击协调器的诀窍在于,当桨叶与枪管形成一条直线时,机枪自动停止射击,这就避免撞击桨叶了。

二战时螺旋桨飞机上面挂载的机枪在射击的时候,会不会打中前面的螺旋桨? 早期战机上的机枪都是安装在座舱后或机翼上的,因为那时候没有解决向飞机前方射击而子弹不击中螺旋桨的问题,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著名特技飞行员罗朗·加罗斯发明出“机枪射击协调器”,如下图,机枪的击发由安装在螺旋桨轴上的凸轮控制,而凸轮的的凸起部在轴向上处于两片桨叶中空隙处,使得桨叶在枪口正前方时机枪就会停止射击。机枪射击协调器刚发明时也不是非常完美,因为当时的子弹火药品质较差,击发后有延迟,试验时发现总有7%的子弹仍会击中螺旋桨,最后加罗斯在旋转时要经过枪口前方的螺旋桨桨叶部位安装了一块偏导钢板,把子弹弹出去,最终解决了问题。1915年4月1日,加罗斯驾驶一架机枪射击协调器的单翼机击落了一架德军的信天翁双座侦察机,不久后又接连击落4架德军飞机,一举成为一战中的首位王牌飞行员,然而不幸的是,不久后他的飞机被德军缴获,并将其交给了在德国开设工厂的荷兰发明家安东尼·福克研究,福克的工厂很快就仿制了机枪射击协调器,并将其安装在福克E系列战斗机上。随后德军开始大量列装福克E系列战斗机,并且在空战中肆意虐杀协约国战机,著名的“福克灾难”就此爆发,据统计,一战时期协约国被德国击落的战机中80%是被装有机枪射击。

#战斗机射击协调器原理功态图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