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太原南城发展比较快,北城发展比较慢,你怎么看? 我觉得这很正常,任何城市都有发展快的区域和发展慢的区域。南部发展快确实有各方面因素。主要还是地形因素吧,如果南边是山,北面是平川,那格局就完全不通了。地形:太原的地形想一个簸箕,北东西都是山,而南部相对地势平缓、开阔,所以向南发展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战略:山西的城镇化水平还不高,城市群更是不成形,唯有太原榆次最接近城市群概念,所以,为了更好发展,从战略角度上,山西提出了太原城市群率先发展,太榆同城化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而城南与榆次接壤,建筑已基本连成一片,大学城也搬到榆次,有了政策的倾斜,城南发展自然会快。产业:由于历史原因,城北集中分布了各大厂矿,已经没有太多空间吸收新鲜血液了,所以高新区经济开发区都选择了城南布局,而随着去产能的深化,第一产业的发展后劲并不很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俨然成了改革发展的排头兵,这也是城南发展快的又一个原因。机构:目前,从省政府到各厅局委办到市级单位再到各种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都有南迁的趋势,省政府搬到了小店区,龙城大街沿线新迁来的机关单位越来越多,最近公安厅也确定了大医院对面的位置,已开始布线,明年就要搬到龙城大街,紧接着发改委财政厅也将。
感觉太原南城发展比较快,北城发展比较慢,你怎么看? 北城是老城改起来麻烦,南城都是新建筑物
香港有什么大规模的填海工程? 香港政府于1842年,即香港开埠后的第二年,便已经进行第一次非正式的填海工程。当时香港岛中环皇后大道及云咸街的兴建造成大量沙石,为免搬运至其他地区存放,于是直接把沙石推进维多利亚港,扩大维多利亚城的发展面积。而香港首次的正式填海工程,则是于1852年展开的文咸填海计划。填海位置在今日上环文咸东街一带,目的是将上环的发展面积进一步增加,以兴建政府部门及港口设施,发展维多利亚城。其后,政府于1860年代至1900年代进行一系列的填海工程,使香港岛北岸西至坚尼地城,东至铜锣湾,制造了不少土地。1920年代,湾仔再进行一轮填海工程,之后直到战前香港岛也没有任何填海工程。至于九龙半岛方面,自从英国于1860年取得该地后,于1867年便于九龙角出现首次非正式填海工程。1876年,在油麻地拥有地段的业主,自行进行填海工程,成为今日新填地街一带。九广铁路英段工程中,在1914年于尖沙咀梳士巴利道以南填海,以兴建尖沙咀火车站的路轨。值得留意的是,虽然九龙半岛此后也进行了不少填海工程,但在战前时期的,大多是私人进行的。这是因为当时的政府集中发展香港岛北部,对九龙半岛的土地需求甚少。唯一例外就只有于1930年兴建启德机场时政府所进行的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