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顺世外道的极微观点 顺世外道的四相

2020-08-11知识6

什么是外道? 什么是外道 外道,其实是相对于内道而言的。佛教对于其他教门而称自教之教法为内道。佛教一般以“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等三法印为内外二道之分域。。什么叫顺世外道?请有些学识的同修不要私藏所学,或说源流或概念或说具体表现,谢谢(关键词:佛菩萨) 顺世外道,其本意是指【否定圣教,拒绝道德徒满肉体之欲望为目的,唱极端之物质的快乐主义】。即否定有轮回,否定有因果报应,认为人生下来就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为目的,为追求现世的快乐为人生动力。换句话说,只要看看现在一般没有信仰的人,或是党内大部分人士,就知道什么是顺世外道了,O(∩_∩)O~祝吉祥如意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顺世外道的流派产生 此类唯物论快乐主义,于古印度吠陀、梵书、奥义书之时代即已萌芽。在当时,崇奉此类主张者,被称为‘迦尔瓦卡(梵ca^rva^ka)之徒’。至于何时始蔚成一大思想流派,则迄今已不可考,仅知约与佛陀同时代或于佛陀之前。或谓梵名 Loka^yata Ca^rva^ka(路伽耶迦尔瓦卡)即其教祖之名。此教派并无经典流传后世,今所知有关此派之思想主张大多散见于佛教或当代其他学派之典籍,如长阿含卷十七沙门果经所载之‘阿夷陀翅舍钦婆罗’、大毗婆沙论卷二○所载之‘不兰迦叶’均为顺世外道之典型。据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载,玄奘西游天竺,寓止摩揭陀国那烂陀寺时,曾有顺世外道前来论难,可知在七世纪时,该教派之思想风潮犹盛行不衰。此外,于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记载诸外道梵志尼犍子之类时,举出‘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之名,智顗大师之法华文句卷八下加以阐释。盖逆路伽耶陀又称左顺世外道,系顺世外道之分派,意指自顺世外道而陷于左道者。[入楞伽经卷六卢伽耶陀品、大乘广百论释论卷二、卷三、成唯识论卷一、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末、慧琳音义卷十五]什么是外道? 什么是外道外道,其实是相对于内道而言的。佛教对于其他教门而称自教之教法为内道。佛教一般以“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等三法印为内外二道之分域。其实,外道这个词最初并没有贬义的含义,它的本来意思是异教师、异教徒。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把儒教、基督教等等其它教法、哲学思想、哲学思想的流派,称为外道。并且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把外道、内道的原初意思厘清后,误会也就能够解除。相应地,佛教的经典被称为“内典”,佛教教外之哲学、思想、文化、宗教之经典被称为“外典”。再次强调,内与外最初绝没有褒义或贬义的意思。佛教传到我们这里后,外道一词的涵义逐渐发生了变化,增加了“异见”、“邪说之义”,外道遂成为侮蔑排斥之贬称,意为真理以外之邪法者。但外道一词的原始含义,是异教师、异教徒,可是没有贬义的含义的。我为什么说是佛法传到我们这里,“外道”一次逐渐获得了贬义的含义呢?下面是《摩诃止观卷十上》(大四六·一三二中):“邪人不同又为三:一、佛法外外道,二、附佛法外道,三、学佛法成外道。在此,已经开始把外道称为“邪人”了。“佛法外外道”指佛法以外之教,或其信奉者。“附佛法外道”,指依附于佛法而立错误思想。顺世外道的极微观点 据成唯识论演秘卷一末载,顺世外道所说之极微可分为三类。即:(一)极精虚,指心与心所;(二)清净,指眼、耳、鼻、舌等诸根;(三)非虚净,指色、声、香、味等之外法。极微之说,非仅为顺世外道所独有,六派哲学中之胜论学派亦有此说,然两者所说互异,顺世外道谓‘极微之外,世间即无余物’,胜论学派则于四大种之极微外,另立‘德’、‘业’等诸谛。又于佛教中之小乘,如说一切有部、经量部等亦有极微之说,然与顺世外道大异其趣者,在于肯定极微之外,另有心、心所等精神作用之存在。顺世外道的认识主张 此派以唯物论之立场,主张地、水、火、风等四元素合成吾人身心,人若命终,四大亦随之离散,五官之能力亦还归虚空,故吾人死后一切归无,灵魂亦不存在。因此,此派否认轮回、业,复否认祭祀、供仪、布施之意义。于认识论上主张感觉论,于实践生活上主张快乐论。并反对婆罗门所主张之祭祀万能主义,而倾向于诡辩之思想。除‘吾人身心系由四大和合而成’之主张,此派复认为世间一切之生物、无生物亦皆由四大所构成;四大可分析至‘极微’(即物质之最小单位),而于极微之外,世间即无任何余物。并进而论定:人虽有精神作用,然所谓精神作用亦不过物质之结合所产生之状态而已,故人生之目的乃在于追求快乐。此一见解,于佛教所说‘断、常’二邪见中,属于‘常见外道’。

#佛法#前世今生#佛教#三法印#文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