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先艾的贡献 蹇先艾对于新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早在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时,他就与同班同学朱大楠、李健吾共同发起成立了“五四”以后中国最早的青年文学社团之一的“曦社”,并创办了文学刊物《爝火》。对蹇先艾的散文,最早进行评论的是后来成为著名戏剧家、评论家的李健吾,他认为“在我们今日富有地方色彩的作家里面”,蹇先艾“是最值得称道的一位”。蹇先艾文学创作很早就产生过国际影响,早在1929年,他的小说《初秋之夜》就已被苏联文学界译成俄文,选进了以鲁迅小说为首的《当代中国短篇小说集》,由莫斯科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出版。纵观蹇先艾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他以绝大的篇章、最深厚的感情献给了旧贵州这片贫困而苦难的土地,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挣扎着的人们。在他笔下涌现出的众多人物,挑夫、马夫、滑竿匠、盐巴客、乞丐、草药贩子、家庭主妇、失业青年、农妇、小职员、女艺人、教员…对于他们的痛苦生活与不幸遭际,作家不仅作了忠实的记录和典型的反映,建构了作家独特的贵州乡土的艺术世界,对他笔下的人物,更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表现出作家的良知及其人道的关怀,因而曾经感动过无数读者;一些乡土作品,至今也没有失去艺术的魅力
蹇先艾的主要事迹 民国27年(1938年)春,因不满贵阳文坛沉闷的气氛,与谢六逸等发起成立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理事,于《贵州晨报》编《每周文艺》副刊,以杂文、诗歌、短评等形式唤醒民众,鼓舞抗日救亡斗志。次年2月,日本飞机轰炸贵阳,《贵州晨报》社被毁,《每周文艺》停刊。民国31年起,历任贵阳省立高中教员,遵义师范学校校长,贵州大学和贵阳师范学院副教授、教授等职。民国34年3月,主编《贵州日报》《新垒》副刊,团结省内外作家,继续以文学艺术作品,鼓舞民众。蹇先艾为人清廉、正直。任遵师校长时,月薪难以维持家计。当时,师范学生享受公费待遇,一般校长吃学生空缺多达十数人(其中要以一部分到贵阳送礼),会计劝其吃空缺,蹇先艾坚持不肯。为维持生计,只得将北平运回的《鲁迅全集》出售,补助家庭生活。抗战胜利后,目睹当局鼓吹“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实行独裁统治的现状,蹇先艾加入“教授会”,任干事,支持学生“争和平、争民主,反内战、反独裁”和“反饥饿、反迫害”等政治斗争,并以《新垒》为阵地,巧妙地发表揭露国统区黑暗、争取民主权利内容的作品,公开为革命作家茅盾撰写50寿辰祝贺文章,推荐英国作家约翰·雷特描写十月革命的著作。
蹇先艾 水葬原文 (注:想2113要看蹇先艾的《水葬》原文需要购买图5261书)水葬4102内容简介及赏析:小1653说写的是一个青年因为偷窃行为被村人处以极刑(水葬)的故事。这样的处置在村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这“天经地义”的习俗背后的野蛮:母亲挂虑着她的儿子,等待着儿子的归来,却不知她的儿子已葬身水底。小说没有再往下写。我们不难想象,当这位母亲知道真相后她的心情将是怎样。作品彰显出两重的悲剧—儿子的惨死和母亲等待的无望,彰显出两重的人性—残酷和怜爱。其实,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群众”(村人)的可怕,也可以说是人性的可怕—假“道德”之名,既可以获取道德之名(伸张正义),暗地里又获取了近乎本能的施虐之快—以群体强大的力量在个人无安全之虞的情况下毁灭了一个从生理上(仅一个人)和心理上(有负罪感)无从反抗的个体。这显然是一种不道德的“道德”。另外,围观的看客(正如鲁迅笔下的看客)也一样经验着看的满足—不仅是冷漠,而是在看的过程中同样宣泄着施虐的快感。正因为残忍的存在,我们才感受到晦暗中母爱的光芒。我以为,文本的内涵不仅指向对旧习俗、对精神麻木的批判,而且是对深层人性的揭示和批判。鉴于此,《水葬》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