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蛋白质分离提纯方法 蛋白质中和试验法

2021-04-27知识4

说明常用蛋白质测定方法的原理,并对各种方法加以比较 1、凯氏2113定氮法准备4个50mL凯氏烧瓶并标号,5261想1、2号烧瓶中加入定量的蛋4102白质样品,另外两个烧瓶作为1653对照,在每个烧瓶中加入硫酸钾-硫酸铜混合物,再加入浓硫酸,将4个烧瓶放到消化架上进行消化。消化完毕后进行蒸馏,全部蒸馏完毕后用标准盐酸滴定各烧瓶中收集的氨量,直至指示剂混合液由绿色变回淡紫红色,即为滴定终点,结算出蛋白质含量。2、双缩脲法双缩脲法是第一个用比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硫铵不干扰显色,Cu2+与蛋白质的肽键,以及酪氨酸残基络合,形成紫蓝色络合物,此物在54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利用标准蛋白溶液和双缩脲试剂绘制标准曲线,将待测血清与硫酸钠在待测试管中混合,并只加入硫酸钠不含血清的试管作对照,将两支试管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混合后于37℃环境中放置10分钟,在540nm波长进行比色,以对照管调零,读取吸光度值,标准曲线上直接查出蛋白质含量。3、酚试剂法取6支试管标号,前5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蛋白溶液,最后一支试管加待测蛋白质溶液,不加标准蛋白溶液,每支试管液体总量加入蒸馏水补足而保持一致,混合均匀,在室温下放置30分钟,以未加蛋白质溶液的第一支试管作为空白对照,于650nm波长。

乙醇与蛋白质的沉淀和变性实验 乙醇引起的变性与2113沉淀取3支试管,编号5261。依顺序加入试剂:试管一:4102 5%卵清蛋白溶液、165395%乙醇、pH4.7缓冲溶液各1mL试管二:5%卵清蛋白溶液、95%乙醇、0.1mol/L的NaOH溶液各1mL试管三:5%卵清蛋白溶液、95%乙醇、0.1mol/L的HCl溶液各1mL振摇混匀后,观察各管有何变化。放置片刻,向各管内加水8毫升,然后在第2、3号管中各加一滴甲基红.再分别用0.1当量/升醋酸溶液及0.1当星/升碳酸钠溶液中和之。观察各管颜色的变化和沉淀的生成。每管再加0.1当量/升盐酸溶液数滴,观察沉淀的再溶解。解释各管发生的全部现象。首先,只有高浓度乙醇长时间作用才会使蛋白质变性,低浓度的乙醇会使蛋白质的亲水结构(氢键)破坏而沉淀析出,类似于盐析。其次,变性的蛋白质是不会再溶于稀酸或稀碱了,应为变性即意味着结构的永久改变。你的试验中乙醇的最终浓度是95%*1ml/3ml=32%,而且最后蛋白会再溶解。因此,这个实验不足以证明蛋白质变性。后来继续加盐酸是为了使pH值偏离等电点,增大蛋白质的溶解度,进而使蛋白质再溶解。

蛋白质分离提纯方法 1、盐析法:盐析法的根据是蛋白质在稀盐溶液中,溶解度会随盐浓度的增高而上升,但当盐浓度增高到一定数值时,使水活度降低,进而导致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逐渐被中和,水化膜逐渐被破坏,最终引起蛋白质分子间互相凝聚并从溶液中析出。2、有机溶剂沉淀法:有机溶剂能降低蛋白质溶解度的原因有二:其一、与盐溶液一样具有脱水作用;其二、有机溶剂的介电常数比水小,导致溶剂的极性减小。3、蛋白质沉淀剂:蛋白质沉淀剂仅对一类或一种蛋白质沉淀起作用,常见的有碱性蛋白质、凝集素和重金属等。4、聚乙二醇沉淀作用:聚乙二醇和右旋糖酐硫酸钠等水溶性非离子型聚合物可使蛋白质发生沉淀作用。扩展资料:吸附层析1、吸附柱层析吸附柱层析是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或缓冲液为流动相构成柱的一种层析方法。2、薄层层析薄层层析是以涂布于玻板或涤纶片等载体上的基质为固定相,以液体为流动相的一种层析方法。这种层析方法是把吸附剂等物质涂布于载体上形成薄层,然后按纸层析操作进行展层。3、聚酰胺薄膜层析聚酰胺对极性物质的吸附作用是由于它能和被分离物之间形成氢键。这种氢键的强弱就决定了被分离物与聚酰胺薄膜之间吸附能力的大小。层析时,展。

#酒精中和鸡蛋清蛋白质#蛋白质中和试验法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