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观后感这次,我校组织学生参观了革命圣地西柏坡。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西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5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她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是一片红色的美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热士,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它的名字是早己连同一个伟大的政党,一个强盛不衰的共和国,震彻寰宇。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西柏坡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正是西柏坡见证了中国革命最重要的一个转折时期,也正是在西柏坡产生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席卷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精髓的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博大精神,内涵丰富。西柏坡精神体现的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历史必然;包涵着的是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与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现着是实事求是和努力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西柏坡精神产生在一个特殊的革命。
慈化镇的历史名人 普庵禅师(1115-1169年),北宋袁州府宜春县石里乡太平里(今江西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余坊村)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出生,俗姓余、字印肃。二十岁礼寿隆贤和尚出家,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袁州开元寺,九年后入湘访沩山牧庵忠禅师开悟,绍承禅宗临济之法系。1166年乡人请他主持原南泉山上的慈化院,并筹建慈化寺。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跏跌而逝,时年五十五岁。普庵禅师于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主持慈化院,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创建慈化寺。1166年,普庵以原寺所处“地气索莫”难成气候,决定另择新址重建梵宇,一日来到南泉山,忽见一人身高八尺,红发披肩,苍髯掩口,普庵问:“尔何方神祗?那人道:“小神奉玉帝之旨,守护此地,候普庵僧五百年矣。普庵笑道:“贫僧正是普庵。于是普庵在南泉山开基兴工建寺,两年后寺成,今日慈化寺址便是800余年前之旧址。据说,普庵禅师得道开悟从《华严经》而来,当他读至“达本情亡,知心体合”时,遍体流汗,豁然大悟,曰:“我今亲契华严境界矣。元代大诗人虞集游慈化,感普庵阅《华严经》而开悟,吟道:“炉香满室雨垂帘,借得方床午睡酣,泉上老龙还记取,山翁曾此听华严。普庵禅师是一位具大神通力的禅。
曾海生的考察活动 曾海生夫妇到无锡市崇安区考察崇安寺2008年5月1日,原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曾山之女、总参管理保障部政委曾海生少将专程来我县参观访问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县领导肖善武、陈家祥、周其红等陪同访问。曾海生将军一行首先来到新四军军部大会堂,观看了《新四军在皖南》陈列展,认真听取讲解员的介绍。当她看到纪念馆收集、陈列的历史图片资料齐全、完整时,十分高兴。参观完大会堂之后,她又前往其父亲曾山、母亲邓六金生活过的云岭丁家山村中共中央东南局旧址参观。当讲解员介绍到其父亲曾山的办公室时,显得特别高兴。纪念馆工作人员还特意打开栅栏,让曾海生将军在其父亲办公室内拍照留念。在东南局旧址,曾海生将军仔细观看了其父曾山在云岭时所拍的照片,饶有兴趣地向随行人员介绍其母亲邓六金的故事。她说:“当年,母亲邓六金在东南局妇女部工作。妇女部部长李坚真、副部长章蕴和母亲邓六金,人们按年龄大小分,将李坚真称为大姐,章蕴为二姐,邓六金为三姐。李坚真和母亲邓六金都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女干部。1939年7月母亲在云岭丁家山村还生下了哥哥曾庆红。曾海生等还特意到东南局旧址旁的曾庆红出生地参观,找到当年照顾其母亲、兄长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