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采用不同区域和城市的不同环境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污染起始值或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这样有利于研究地下水从未污染-开始污染-严重污染的过程,并能显示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同时还可以弥补有些组分当前还没有规定标准的不足。地下水污染评价一般采用综合指数法。求得综合污染指数(P)之后,根据综合污染指数和参数评价的项次,对地下水污染程度进行分级,要求水质分级合理。对于水质的优劣而言,每一个水质参数都与水质标准有关。因此,应以水质标准变化为依据,赋予每个参数一定数值区间所对应的水质等级。一般将水污染状况划分为5个等级(表4-12)(陈望和,1999)。表4-12 水污染分级表注:P为综合污染指数;n为评价因子项次。
下列哪个评价方法不是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 A.比值简单叠加型的水质指数 B.污染 参考答案:D
垃圾场对地下水的污染评价方法 (一)污染评价因子选择根据生活垃圾的主要污染成分,从主要污染物中选择评价因子,主要有化学需氧量(COD)、酚、氰、磷、TDS、Cl-、Zn2+、Cu2+、Fe、Cd2+、Pb2+、Ag、As、Cr6+、Hg等项目作为污染评价指标。但一般情况下,在垃圾渗滤液中,Zn2+、Cu2+、Fe、Cd2+、Pb2+、Ag、As、Cr6+、Hg和酚、氰、磷等项目的浓度并不高,很少超过Ⅲ类地下水质量标准。因此,我们在进行垃圾场地对地下水影响评价时,主要以悬浮物、CODCr、BOD5、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大肠菌群、TDS、CL-等为评价因子。如垃圾场处置的垃圾成分特殊,应根据渗滤液成分确定评价因子。(二)污染评判标准1.距离衰减原理因为重点是了解垃圾场是否污染了地下水,所以污染评判标准应以本底值为准。但找本底值很难,实际操作时,常用相对本底值为标准或根据污染物浓度随距离衰减原理进行判别。距离衰减原理:相对于地下水含水层来讲,垃圾处置场仍然为一个点污染源。垃圾污染物进入地下水,是以点状源沿地下水流向迁移、扩散的,污染物浓度随迁移与扩散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在污染物运移的前锋,其浓度接近于零。这即是污染物的“浓度随距离衰减原理”。相对本底值:如上所述,垃圾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