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有什么关系 本年现金流量也净利润有差异

2020-07-19知识10

如何确定未上市企业的利润真实性? 看三张表是必须的。但还有就是:怎么样确定它的利润是真实可靠的?折旧和现金流量的关系如下:净利润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下:折旧是现金流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管理层次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资本有机构成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折旧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现金流量对企业管理中所需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和分配以及贯穿于全过程的决策谋划、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所进行的全面管理。折旧的控制性决定了必须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现金流量的职能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评价。其中,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处于关键地位,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一方面是受雇主雇用,从事工作获取工资者,另一方面是雇用劳工的事业主、事业经营之负责人或代表事业主处理有关劳工事务之人,彼此间的关系即属劳雇关系。劳资关系的良好与否,关系生产秩序、社会安定及国家安全。扩展资料:现金流量的功能:1、聚敛功能股票市场引导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成为可以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集合功能。在这里,股票市场起着资金“蓄水池”的作用。2、配置功能资源的配置,股票市场通过将资源从低效率利用的部门转移到高效率的部门,从而。结转本期实现的净利润,求会计分录 结转本期利润的会计分录2113是:将本年的收入和支出相抵后5261的结出的本年实4102现的净利润1653: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果是亏损: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本年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本年利润)的计算公式如下: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本年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扩展资料:企业的所得税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税率愈高,净利润就愈少。另外就是对三资企业和部分高科技企业采用的优惠税率,所得税率为15%。当企业的经营条件相当时,所得税率较低企业的经营效益就要好一些。净利润增长率=(本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100%(本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1)×100%对于企业的投资者来说,净利润是获得投资回报大小的基本因素,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净利润是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基础。本年利润和净利润一样吗? 你好 很荣幸能回答它俩数额是一样的 不过本年来利润是会计科目净利润不是本年利润也得是所源得税费用结转的。本年利润在未结转到未分配利润以前的余额,就是净利润的金额zhidao。只回答确定的答案 个人原则是欢迎追问 奉陪到底 请放心采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者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基本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大报表,它们从不同角度所反映的公司财务会计信息。这三张报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项所列数字,等于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数字。现金流量表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为基础,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出现金流量表。此回答由康波财经提供,康波财经专注于财经热点事件解读、财经知识科普,奉守专业、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财经内容,用生动多样的方式传递财经价值。希望这对您有帮助。请问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者之间逻辑关系?最好有具体的会计科目! 一、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和资产负债表哪一会计科目标对应 利润表中的 净利润 与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相对应,但不是完全一致的对应,在没有分红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资产负债表中未。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有什么关系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lanyefeiyang1、资产负债表中期末“2113未分配利润5261”=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4102配利润”的年初数。16532、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各项税费)+应交所得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这几项还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相等。这其中按损益表计算各项目计算方法如下:①本(上)应交增值税本期金额=本(上)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17%-本(上)期进货×17%;②本(上)期营业收入=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金额 ③本(上)进货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金额+本(上)期损益表中“营业成本”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初金额 ④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⑤本(上)期应交所得税=本(上)期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⑥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应交增值税(7或5%3%)⑦若是小规模纳税人则以上都不考虑,可以用以下公式:⑧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报表中的营业收入是不含税。

#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营业现金流量#未分配利润#财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