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的起源 源流 源流 油画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 蒙娜丽莎的微笑 蛋彩画,后经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Jan Van Eyck),(1385年-1441年)对绘画材料等加以改良后发扬光大。。
中国油画发展史 中国的油画最早出现在棺椁器具之中,据周礼、汉书等文献所记,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已有用“油”绘画的历史。通常的说法是1581年利玛窦携天主、圣母像到中国后,才开始了中国的油画,其中一幅“木美人”作品,虽历时五百年,仍依稀可见画风的古朴厚重。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潘庭章、艾启蒙等以绘画供奉内廷,从而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带入了皇宫;雍正,乾隆年间,宫廷的包衣(满语即奴仆)受命于皇上,向传教士学习油画,但并未留下一些痕迹。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西文化大冲撞,民间的画坊、画馆兴起,画技亦得到了改善。但此时由于画工的地位低微,文化素养也有限,使他们的作品未能进入文化的高层次,形成一个独立的新文化。清末维新变法后,许多青年学子先后赴英﹑法、日本等国学习西洋油画,他们中有:李铁夫﹑冯钢百﹑李毅 士﹑李叔同(弘一法师)﹑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梁﹑潘玉良﹑庞薰琹﹑常书鸿﹑吴大羽﹑唐一禾﹑陈抱一﹑关良﹑王悦之﹑卫天霖﹑许幸之﹑倪贻德﹑丁衍庸等。这些人归国后带来了西方及日本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如1911年西洋归国的周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学 校;1912年刘海粟创办上海图画学术院,并第一次起用人体模特写生;1919年任。
现代油画的发展 油画在中国的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迅速发展的,在中西文化的碰撞、沟通、相互吸收中发展生根,20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至今,中西多次双向交流,形成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