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 西汉马王堆T型帛画的简介

2021-04-25知识8

马王堆汉墓帛书帛画有什么历史价值? 1969年10月18日,解放军366医院为落实林彪发出的紧急战备的“最高指示”,紧急疏散到了位于长沙城东郊五里牌外的马王堆。1971年为备战时需要,366医院党委决定在院内那个方圆几百米的号称马王堆的土包下,挖掘一个大型防空洞穴。当洞穴挖到十几米时,地下出现了赭红中夹带着白点点的花斑土,越往深处掘进越坚硬。当战士们终于穿透这种土层时,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一块又一块的白膏泥被挖了出来。当他们用钢钎对白膏泥进行钻探时,钻孔里突然哧地一声冒出一股呛人气体,只见一道蓝中带红的火焰鸣响着从钻孔里喷发而出,工兵团一位老工程师初步认定遇到了古墓。部队马上作为重要情报层层上报,当时国家文物局即批示要湖南开始发掘。马王堆位于长沙市东郊长浏公路北侧,距市中心约4公里,据地方志记载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家族的墓地,故名马王堆。堆上东西又各突起土冢一个,其间相距20余米,因其形似马鞍,故也称为马鞍堆。1972年1月16日考古工作者首先发掘了马王堆汉墓一号墓,此墓深达16米,内中棺椁的边箱中塞满大量的随葬品,由文物上的文字可辨出此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仓夫人辛追墓。4月28日,考古人员在内棺内发现了埋存地下2100多年仍未腐烂的汉代女尸。1972~1974年,。

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了我国已知的画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艺术性最强的彩绘帛画。这幅画是西汉前期的作品,画面呈“T”字形,长205厘米,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向下四角缀有穗形飘带,顶部边缘裹有竹棍,两端系以丝带用以悬挂,出殡时在车前举扬,带有招魂及引导死者升仙的意味。帛画描绘墓主人升仙的情节,以繁复严谨的构图把全画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幻想中天上的景象。右上方画太阳,中立金乌一只。太阳下的扶桑树上,又有8个小太阳。左上方画新月,中有蟾蜍、玉兔。一女子乘龙奔向弯月,她可能是嫦娥。中间绘人首蛇身像。下方,两只飞鸟相对,悬着铃铎。再往下,两扇天门内,两名守门人拱手对坐。中段为人间景象。中段又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华盖下面的正中部位描绘着一个体态肥硕身披锦绣的站立着的贵妇人,她就是墓主人。前有两人捧盘跪迎,后有3女随身伺候,正准备升天。中段下部以帏帐玉磬象征屋顶,屋内案上陈设鼎壶等饮食用具,两旁有7人对坐,应当是描绘向死者致祭或者是死者生前宴饮的场面。下段为地下景观。一裸体巨人双手托举着可能象征大地的白色扁平物站立在两龙之上,横跨一条大蛇,两旁。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的马王堆汉墓帛画邮票 《马王堆汉墓帛画》(T135),1984年3月25日发行。邮票图案取自1972年5月湖南长沙东郊五里牌西汉墓葬1号墓出土的一件彩绘帛画,帛画呈“T”字形,似短袖长衣,长205厘米,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画分三个层次,上为“天上”,描绘了天国情景,都为神话故事;中为“人间”,画一贵妇人在侍女随从不走向天国;下为“地下”,意为有神等在护卫死者灵魂。邮票按“天上”、“人间”、“地下”三个内容取材,为帛画分层的三个特写镜头。同时发行无齿孔小型张1枚,图案是帛画全貌。

#长沙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马王堆1号汉墓帛画#长沙马王堆汉墓地下图书馆#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马王堆汉墓帛画纪录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