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巴耳末公式 A、此公式是巴耳末在研究可见光的14条谱线分析时发现的,不是研究氢光谱特征时发现的,故A错误;B、此公式中n不可以取任意值,只能取整数,且从3,4,…开始取,氢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故B错误;C、公式中n只能取整数,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故C正确;D、公式只能适用于氢原子光谱,及氢光谱在红外与紫外区的其他谱线,故D错误;故选:C.
玻尔研究氢原子光谱有何价值?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为解决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不稳定(按经典理论,原子中电子绕原子核作圆周运动要辐射能量,导致轨道半径缩小直到跌落进原子核,与正电荷中和),提出定态假设:原子中的电子并不像行星一样可在任意经典力学的轨道上运转,稳定轨道的作用量fpdq必须为h的整数倍(角动量量子化),即fpdq=nh,n称之为量子数。玻尔又提出原子发光过程不是经典辐射,是电子在不同的稳定轨道态之间的不连续的跃迁过程,光的频率由轨道态之间的能量差AE=hV确定,即频率法则。这样,玻尔原子理论以它简单明晰的图像解释了氢原子分立光谱线,并以电子轨道态直观地解释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导致了72号元素铅的发现,在随后的短短十多年内引发了一系列的重大科学进展。这在物理学史上是空前的。由于量子论的深刻内涵,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对对应原理、矩阵力学、不相容原理、测不准关系、互补原理。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等都做出了贡献。1923年4月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发表了X射线被电子散射所引起的频率变小现象,即康普顿效应。按经典波动理论,静止物体对波的散射不会改变频率。而按爱因斯坦光量子说这是两个“粒子”碰撞的结果。光。
对于巴耳末公式 当在研究氢光谱特征时发现的巴耳末公式,公式1λ=R(122?1n2)的n只能取整数,因此得到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只能适用于氢原子,故AC正确,BD错误;故选: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