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汉乐府叙事诗 为什么说汉乐府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成熟

2021-04-25知识4

简述汉乐府诗歌的特点 汉乐府诗歌的特点如下: 汉乐府诗歌的特点如下:一、语言朴实自然 1、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亲切朴素,叙事同抒情结合,感情真摰动人。如《孤儿行》写孤儿受兄嫂虐待,。

我国古代的叙事诗,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坟墓。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这是一场恶战后的战场,尸体无人掩埋,只能让乌鸦去啄食。战死的鬼魂对乌鸦说:“你在吃我之前,先为我嚎(豪)叫几声,追悼一下。战死在野地不会有人来埋葬,我们的烂肉早晚是你口中餐。战场旁湍急的流水和无边的蒲苇也都被。

为什么说汉乐府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成熟 因为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中国诗歌一开始,抒情诗就占压倒优势.《诗经》中仅有几首叙事诗(如《七月》、《东山》《氓》),大多是抒情诗,且多用重章叠唱的形式.楚辞也以抒情为主.到了汉乐府民歌的出现,虽不足以改变抒情诗占主流的局面,但毕竟有了相当多的成熟的叙事诗.现存的汉乐府诗,约有三分之一为叙事性作品.这些叙事诗,大多采用第三人称,表现人物事件比较灵活.短篇则往往截取生活的一个典型片段来表现,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避免过多的交代和铺陈,又能表现广阔的社会背景.如《东门行》,只写了丈夫拔剑欲行,妻子苦苦相劝的场面,但诗歌背后的内容却是很丰富的.又如《十五从军征》,一面是六十五年的从军生涯,苦苦思乡;一面是家中多少天灾人祸,亲人一一凋零.这一切都不说,只说老人白头归来,面对荒凉的庭院房舍和一座座坟墓,人生的苦难,社会的黑暗,乃至更多人的同样遭遇,尽在其中了.中等和长篇的叙事诗,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则有更多的描绘和情节的展开、矛盾冲突的起伏.完全有理由说,中国古代的叙事诗,是在汉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代的叙事诗,在体裁分类上,一般都归附于乐府体.许多名篇,直接以“歌”、“行”为名.汉乐府诗开创了新的诗体汉乐府诗。

#汉乐府最长的叙事诗#汉乐府叙事诗#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汉乐府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汉乐府叙事特点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