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好听的陕北民歌 陕北道情歌

2021-04-25知识13

阿英的《道情》中道情 是什么 1、道情是中国汉族曲艺品种的一个类别。渊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南宋始用渔鼓、筒板伴奏,故又称道情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汉族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

音乐名作《翻身道情》有着怎样的音乐结构? 《翻身道情》是一首根据陕北道情音调填词而成的民歌。1942年,延安鲁艺文工团的文艺工作者挖掘、整理了大批流行于陕北各地的民间音乐,当他们听到陕北道情那酣畅淋漓的音调时,便决定要用这一音调写出一首歌颂贫苦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翻身做主人的新的道情,这便是《翻身道情》。这首歌经改编填词后由延安的文艺工作者演唱,随后传遍全国。全曲共分三个段落。第一段落是小快板,在情绪上用以表现人民翻身得解放时的欢快心情。第二段落讲述“旧社会受欺压”的情景,由快转慢,用以表现农民的苦难际遇。后边是第三段落,从稍快又回到小快板,用以表现人民闹革命的精神。在快板中,旋律基本上由上下句形式构成,上句落在音“do”上,后句落在音“so”上,这也是曲艺、戏剧唱腔的特征之一。道情,原属于曲艺的一种演唱形式,渊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出世思想。原为“徒歌”(即不用任何乐器伴奏的歌唱),南宋时开始用渔鼓、简板等乐器击节伴奏,被称做“道情渔鼓”。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同各地的民间音乐相结合,扩大了道情的题材,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曲艺形式,如陕北道情、神池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渔鼓、。

陕北道情的艺术特点 1、传统剧本内容特征:①探讨天地、男女等哲学类问题。②戏中人物多出于宗教典籍佛、道多于儒。③剧本框架是原来的,细节大多是民间艺人根据自己的经历修改的。2、以道情教化为主要内容。3、语言特征:文人雅调少、民间俗语多。4、表演风格:谐谑音闹成分多。5、音乐上苦腔多于欢音。道情源于唐代道教徒唱的经韵,当时是诗赞体。宋代后,经韵吸收了词、曲牌特点,衍变为在民间布道时演唱的道歌。其流行于北方的一支,在原韵调的基础上发展为曲牌体,又逐渐演变成戏曲。根据其代表剧目《十万金》看,其早于《西游记》的面世,《十万金》中的《孟姜女哭长城》可以源于唐代国名变文。由此可推断。陕北道情是早于元杂剧或与元杂剧同期的古老剧种。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记载:中国汉至唐代的封建统治阶段,为了加强他们的皇权地位,提倡汉族道士创立和发展的道教,推崇黄帝和老子为教主,反对外来的佛教。唐高祖李渊,为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威望,将他说成是《道德经》作者李耳的后裔,和老君(即老子)有亲缘关系。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得到道教支持夺取了皇位,故极力兴道抑佛。为了维护道教地位,争取信徒,道士们采用有说有唱的俗讲变文来扩大宣传,这种说唱形式。

#山妹陕北道情#陕北道情名段欣赏#陕北最新道情#陕北道情歌曲60年代电影插曲#陕北道情表演视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