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对孩子听之任之,不太敢批评孩子。还有一些家长发现孩子有问题,总着急、上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以家长的姿态,对孩子进行没完没了的说教,孩子真正能听得进几句?
批评一定会引发冲突和负面情绪吗?这可能是我们大多数父母担心的问题。我们到底采用何种方式,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我们的批评呢?
首先,我们要端正心态,和孩子保持平等对话,不给孩子造成自上而下的压力。当孩子犯了错,告诉他犯错很正常,大人也经常犯错,所以犯错不可怕。然后与孩子共同找到问题所在,一起想办法如何避免再次犯错。
如果孩子犯错,上来就是一通指责,“你怎么会这样?” “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等等…… 大人在这种心态下发出的批评,总是带着指责与嫌弃,你的语气、神态以及肢体动作,都会流露出一种不屑,让孩子感到特别不爽!
还有的父母不敢正面指出孩子的问题,感觉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这样还是将孩子放在一个较低的等级上,把孩子看成是一个弱者。不及时解决问题,积少成多,等孩子长大以后,很难独立面对更大的问题,更没有勇气去解决问题。
批评孩子,要特别坦诚,要让孩子感受到百分百的尊重,孩子才能将你的话听到心里去。只有从内心深处意识到问题,才能开始思考如何去改变,并付诸实践,然后才能做出改变。
其次,找到跟孩子共同合作的基础,把孩子当做是一个平等的合作伙伴,亲子之间树立共同目标,为了彼此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我们都要敞开心扉,摆脱批评就是“指责与嫌弃”的思维误区,完成批评这个“脱敏”过程。亲子之间就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只是针对当下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却不是针对眼前的孩子进行评判。放下评价思维,用事实说话。
家长说话试图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比如可以对孩子说“你今天早上9点起床,起来的有点晚哦,明天你可以早起一点吗?咱们一起吃早饭,然后写作业的时间就多了。” 而不是说 “你总是睡懒觉,做事总是拖拉!”这样的话,如同毒药,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每当孩子取得进步,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改变,家长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赞扬。美好的正向语言,如同甘露,滋养孩子的心灵,给予孩子足够的力量与勇气,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扎根,以便在孩子成年以后,从骨子里长出智慧与勇气,以应对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孩子是用来爱的;孩子不是商品,用来评判与比较!与孩子同一战线,用一颗有爱之心,打开彼此心扉,真诚有效地沟通,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