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懂得这“两把秤”可以逆转脂肪肝?

2020-07-29新闻2

逆转脂肪肝

基本方法有“两把秤”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积极预防肝炎能够避免肝脏受损。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常见的脂肪肝,会引起脂肪性肝炎,更会导致严重的肝脏问题。脂肪肝的发病不断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指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普通成人患病率超过20%。为此,针对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严重程度评估以及如何逆转等大众关心的问题,《康复》杂志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高鑫教授。

吃撑出来的脂肪肝

近年来,脂肪肝高发的原因何在?中山医院内分泌科高鑫教授解释,脂肪肝是一种“富贵病”。过去,人们从事大量的体力劳动,饮食不充裕,肥胖不多见,更别提脂肪肝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日常摄入的热量远超过消耗。多余的热量便转化成三酰甘油酯被存储在脂肪细胞里。“摄入消耗失衡刚开始时,人体会‘发福’变胖,但暂未引起病变,还能视作‘健康’。”

当存储的热量超过脂肪细胞的容纳量,就像人体的“储油桶”都被装满后,肝脏就不得不充当起“第二储油仓库”。肝脏细胞被灌满脂肪,正常功能受到干扰,肝脏会变得容易得病,导致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发生肝癌。

简单理解,脂肪肝就是肝脏的脂肪含量超过5%,但是,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脂肪肝,比如过量饮酒、各种病毒性肝炎、药物因素、少见的遗传性疾病等,都可以伴随脂肪肝。最常见的就是非酒精性脂肪肝,也可以理解为代谢相关的脂肪肝。这是一个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不同阶段。在确定治疗方案之前,必须明确引起脂肪肝的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针对不同病因和不同阶段、治疗方法是不同的。

高鑫教授说,脂肪肝还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肝外肿瘤等密切相关,其危害不容小觑。

脂肪浸润已是脂肪肝

目前,通过超声检查便可以发现脂肪肝,很多人的体检报告上写着肝脂肪浸润、轻度脂肪肝,中度或重度脂肪肝。

只是脂肪浸润,就不用担心了吗?高鑫教授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在临床上,肝脏脂肪占肝脏体积5%以上,就是脂肪肝。而在超声检查中发现脂肪浸润,脂肪占比通常在20%左右,轻度脂肪肝的脂肪占比则会超过30%。”

为了准确诊断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专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更好的检测方法。高教授说:“我们团队率先建立的无创脂肪肝超声定量诊断法,可以精准分析肝脏脂肪含量。”当然,除了超声方法测定肝脏脂肪含量、还有磁共振波谱分析方法。

那么,脂肪肝可以逆转吗?

治疗脂肪肝的基本方法需“两把秤”

高鑫教授说,在单纯性脂肪肝阶段积极治疗,脂肪肝是可以逆转的。多数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一不用吃药,二不用打针,只需要两把秤即可。“一把是体重秤,时刻提醒自己;一把是食物秤,称量每餐的摄入。”只要摄入减少了,体重自然会下降,脂肪肝的状况也会好转。有患者觉得自己胃口好,没法少吃。对此,她建议尝试针灸治疗。她曾有患者在针灸之后,饥饿感减轻,从而更容易坚持饮食管理。

高教授同时强调了运动的重要性,即每周坚持一定量的抗阻运动。“在减重的过程中,需要减轻的是脂肪,肌肉如果也减少,会引发其他的健康问题。坚持运动可以减轻脂肪的同时保持或增加足够的肌肉容量。”她推荐了运动手机软件如“KEEP”和减重手机软件“好轻”,可用于督促人们通过运动进行体重管理。如果发展到脂肪性肝炎和纤维化阶段、或者伴随出现了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等情况,单独生活方式治疗使其逆转要困难的多,则需要进一步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其实,逆转早期脂肪肝只需两招,即“少吃”“多动”。究竟少吃多少、少吃什么?运动量的多少、运动的形式和方法,则需要因人而异,个体化方案需要独身定制。两把称仍然是你的好帮手:体重磅秤帮你监测体重变化,食品称帮你称出每日进餐量、每顿进餐量,称出主食、蔬菜、荤菜的不同比例,是帮助你建立健康饮食习惯好朋友。

检出脂肪肝后应就诊

高鑫教授建议,人们每年接受常规体检,通过超声检查了解肝脏情况。其中,肥胖的人群,特别是腹围超标(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的,要警惕脂肪肝。

一旦检测出患有脂肪肝,哪怕只是肝脂肪浸润,就应立即就诊。虽然脂肪肝可以逆转,但脂肪肝与许多疾病有着密切关联,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等。发现脂肪肝这一信号后,患者应该进行全身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可在医生指导下,精准制定饮食和运动方案,并能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如果查明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脂肪肝伴随其他疾病,则需要积极就诊接受针对性治疗。

脂肪肝可以控制,也容易预防,只要我们“管住嘴,迈开腿”,管好体重,就能远离这一疾病,拥有健康的生活。

高鑫教授专家门诊:每周三、周四上午

#array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