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刘从开始就是在曹操兵锋威逼之下仓促结成的自保联盟,在自保这个任务之后,自然会因为分赃不均而大打出手。比如攻南郡,你说是东吴出力的吗?那么关羽绝北道算怎么回事?攻取荆南四郡,你说是刘备的人马打的,可你看看黄盖的传记,人家在当地剿匪也打了不少仗的,"乃以盖领太守", 这个封官的人肯定是孙权了。那么说刘备攻打四郡,东吴也是出了力的。
当时那个情况,显然双方共同出战的情况数不胜数,那到底南四郡和江陵算谁的呢?在盟友阶段,那自然都好说,刘备"求都督荆州",所以才有了借荆州的说法。而后来,刘备说"需得凉州",再还荆州,应该是默认了当初双方共同出兵平定荆州的过程中,东吴出的力更大一些。其次,刘备是想要争天下,孙权自打周瑜、鲁肃去世后,就退化成只想保全江东的地方性政权。
孙刘要是都想争天下,那么最大的敌人当然是曹魏,所以大伙一起努力进攻曹魏。孙权只想保全江东的话,那么荆州这上游之地,拿到手上,对自己安全性更高。再者,东吴的联盟式政权很对门阀口味,所以很成功。死了关羽,刘备势头大减,已经争不了天下了。因此伐吴抢荆州,这是帝业根基,不抢不行,输了也没办法,这座天下,我刘玄德来过,再见。苦了诸葛亮,抢了半辈子陇右没抢下来,蜀汉帝势不成,这世界我诸葛亮来过。
孙权静静的看他们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这座天下,我孙权也来过了,我还能再呆一会。所以人生在世,拼不过的,苟一波是王道。东吴集团打孙策时期,就始终在和上游的刘表交战,你刘备占了荆州,不可能一句话就和你保持和平。因为口头上的和平是最不可信的。要知道江陵在刘备手里,想灭吴真的是太简单了。
孙权主力去打合肥,如果东吴主力在淮南,这个时候关羽或刘备带兵东进,东吴主力连回师都来不及,老家就被端了。另外,如果刘备集团做大,孙权就只剩下跟谁做小弟的问题,还会有帝业吗?关羽即便不再刷新战绩,这一波的业绩已经很耀眼了。刘备打了汉中,关羽水淹七军,曹操盛名落地,分明这天下还得姓刘的架式。刘黄书的威势有天下归心的迹象,孙权能不能安抚江东那些势利眼都是个大问题。
综上,鲁肃对刘备集团充满了善意,甚至不惜修正自己原有战略,但这是建立在刘备可以作为孙权抗曹臂助、西方屏障的前提下。当刘备软硬兼施,抢在东吴前面袭取益州后,整个东吴都感觉到了刘备对自己的威胁,鲁肃也不例外,他意识到了他对刘备集团的判断出现了偏差,这才不是一个甘心给东吴看家护院的家犬,而是一条等待时机一飞冲天的巨龙。所以他配合孙权完成湘水之盟。可惜天不假年,鲁肃在关羽北伐的两年前去世,再没有机会修正自己错误。他主导的出让荆州,更是成了日后孙权口中的"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