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了让自己的姓氏排在前面,唐朝皇帝也十分努力

2020-07-28新闻9

姓氏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单从一个姓氏,就可以区分人们的高低贵贱,身份清浊。尤其是当姓氏被列入官方谱牒,成为著名姓氏以后,就意味着这个姓氏家族获得了士族地位,享有许多特权。这是因为“谱牒”是中国古代专门用来记录氏族世系之书,它通过规定这些世族地主的门第等级,为这些氏族带来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可是唐太宗年间所颁布的《氏族志》,却在继承前制的基础上,打破了以往的门第等级;再到武则天执政时期所颁布的《姓氏录》,则彻底否定了以往的门阀制度。为何唐朝能够在修撰谱牒上取得如此巨大的变化?这两本书籍又透露出唐朝怎样的门户之见呢?

《氏族志》的起源

其实谱牒的修撰,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的门阀制度,自从曹魏政权提出了九品中正制以后,门阀制度愈演愈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到达高峰。江南有侨姓,东南有吴姓,关中有郡姓,这些地方姓氏都成为了当地世族地主的专用姓氏。再加上九品中正制的推行,直接在士庶之间画出了一条永远不可能跨越的鸿沟,生来就是世族地主的这些人,享有荣华富贵、万亩良田,而那些庶民生来就是低人一等。

所以在这一时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短短10个字,清楚明了地指出了门阀制度所展现的弊端,同时更形成了“官有贵胄,谱有世官”这样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即便是在唐朝初年,门阀制度依然存在,尤其是唐朝的开国君臣,出身于高门士族者比比皆是,太祖李渊,宰相陈叔达、长孙无忌、柴绍等人,皆为贵族之后,虽说随着科举制度的形成,门阀制度已经逐步衰弱,但是由于前朝谱牒的存在,仍然保证了他们政治、经济方面的特点。

唐太宗李世民对于这一制度非常不悦,所以对于谱牒的编撰、调整,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比如在唐朝初年,山东士族拥有着很高的社会声望,他们对于门第、婚姻要求甚高,唐朝朝中大臣希望能够与山东大姓联姻者更是趋之若鹜。为了改正这种一味追求门第士族的社会风气,贞观12年,唐太宗颁布《氏族志》的制定标准:“参考史传,检正真伪;进忠贤,退悖恶;先宗室,后外戚;退新门,进旧望;右膏梁,左寒畯”后人如此评论《氏族志》,它的出现撼动了以往的门阀制度。

《氏族志》的特点

当然,唐太宗并没有完全抛弃门阀制度,他只是想建立一种以皇室为首,可以巩固皇权的门阀集团,所以《氏族志》仍然没有完全打破门第观念。尤其是当《氏族志》初次上呈唐太宗之时,太宗发现这些编撰谱牒的臣子,仍然将山东大姓崔民干排在了第一,这令皇帝无比恼火,他对臣子说到,对于山东大姓他并未抱有什么成见,只是这些年山东氏族早已经世代衰弱,他们利用姻亲来衬托自己的望族之地位,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其实是一种无耻的行为。

随后,太宗利用皇权对《氏族志》进行了二次干预,几经周折《氏族志》最终定型,其中皇姓为首,外戚次之,山东大姓崔氏仍然排在了第3位。当时编入《氏族志》的姓氏共计293姓,共有1651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这种形成数百年的门阀制度,终于在唐朝初年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改整,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旧时世族地主势力,增强了庶族地主势力,其目的其实也是为了维护唐朝皇室的高贵。

虽然唐太宗在初次编纂《氏族志》时曾说,他所编撰的这本谱牒也不同于前代的高贵出身,如今只看官品、人才来评定等级,然而事实也并非如此。这本谱牒的制定动机,其实也是由于士庶势力此消彼长的结果所造成的,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昔日的高门士族早已经破落,又有新的朝廷新贵登场,太宗必然要选择可以维护皇权的朝廷新贵,以此来保证皇权的稳定,但是原有的世族地主所有制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姓氏录》的登场

随着科举制的登场,九品中正制的废除,让大量的寒门子弟有机会步入官场,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提高政治地位,突破原有的门第观念,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潮流。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氏族志》早已经开始被整个官场社会抛弃,为了保证政治、经济权力趋于平衡,《姓氏录》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原先的那一本谱碟,由于受到了世族制约,所以无法囊括政治地位逐步提高的庶族,这自然就引起了庶族不满。因此武则天执政期间,她以唐高宗的名义,修撰了一部官方谱牒《姓氏录》。

《姓氏录》共有12人参与修撰,并由唐高宗亲自制定体例,定本以后,共收入235姓,2287家,涵盖面比《氏族志》将近扩大了一倍。这样一来,除了世族、士大夫,庶族寒门也终于可以一并录进官房谱牒之中,虽然高门贵族对于庶族的偏见与抵制并未消除,但是这一本谱牒,这是他们无法改变的事实。之所以会在唐高宗时期发生如此大的巨变,其实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庶族的社会声望、政治地位日益提高,原先由高门贵族把持朝政的局面早已经一去不复返,所以修建这本士庶同录的谱牒是大势所趋。

不仅如此,武则天执政以后,更开展了一系列专门打击世族地主的措施,她将原先太宗发放《氏族志》全部收回焚毁,对于那些执意攀比身份门第的官吏也给予严重打击,这一点可比太宗时期要做的更加彻底。当时宰相李敬玄取了三位山东士族的女子入门,武则天直接将他扁逐出京。对于那些出生寒门的庶族,武则天更是颁布了一些帮扶政策,通过严格的科举考试,选拔一批出身寒门的庶族子弟。由此可以看出,唐朝的门户之见,在唐太宗年间开始出现一个必然的缺口,否定这些高门世族的特权;到了唐高宗年间,庶族已经完全取代了高门贵族。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唐代〈氏族志〉与〈姓氏录〉的比较刍议》

《唐太宗新旧思想观念的矛盾》

《从贞观〈氏族志〉到显庆〈姓氏录〉》

#隋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