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中全 通讯员 郑博文 付新明 韩秉儒
近日,吉林通化边境管理支队破获一起跨省快递贩毒案,缴获冰毒18.36克,2名犯罪嫌疑人获刑。
火眼金睛 快递单漏出蛛丝马迹
2020年3月14日,通化边境管理支队接到云南警方协查通报,有一份从云南德宏发往吉林集安的快递内含毒品。接到案情后,该支队迅速成立专案组,组织精干警力具体侦办此案。
案情分析中,民警对掌握的快递单进行了细致研判,一个收件人电话号码进入警方视野。通过调取电话号码实名信息,民警发现收件人姓名与电话号码登记人名不符。
“这个姓名应该是假的,收件人和发件人都使用虚假身份,我们只能先从电话登记人入手。”民警依靠多年侦办经验分析。
按照电话登记人追查,民警了解到一名田姓男子,并在“一标三实”系统进行比对,民警发现其家庭住址与快递单收件地址为同一小区,案件得到实质性突破。
民警了解到田某名下有2台机动车,其中一台私家车近一星期内始终停放在收件地址附近,民警敏锐地察觉到,田某极有可能就是快递收件人——此案第一嫌疑人。
奋勇缉私 警民联合共击毒贩
锁定嫌疑人后,案件侦办方向更加清晰,专案组迅速联合集安市某快递公司,静候“毒件”抵达。民警一边与快递公司沟通,安排部署抓捕方案。一边对田某生活圈子侧面打探,对田某基础信息和生活习惯进行研判分析。
3月19日下午,“毒件”准时到达,一场“瓮中捉鳖”的抓捕大戏拉开序幕。
“快递员一般负责固定送件区域,且田某很有可能具备一定反侦查能力,如果我们假扮快递员冒然联系,怕会打草惊蛇!”民警说。
为消除田某疑虑,民警决定让快递员亲自联系,并以疫情防控名义要求田某本人携身份证取件。按照部署,快递员与田某进行通联,民警分别在取件地周边和居民小区出入口进行布防。
当日14时20分,一名戴口罩男子走出居民楼,向收件地址缓缓走来,左顾右盼、神情紧张。
“我取快递,刚打的电话!”
“麻烦摘下口罩,我们对一下身份证。”
“现在咋这么麻烦?”男子一边说一边拿出身份证,简单给快递员看一眼便拿起笔准备签字。
快递员确定就是田某本人,在扶帽子的时候做了一个“OK”手势。随着带队民警冯勇大喊一声:“别动,我们是警察!”周边埋伏的几名民警一拥而上,突如其来的一幕,田某下意识逃跑的瞬间就被民警制服在地。
随后,专案组对已犯罪嫌疑人田某进行尿检化验,检验成阳性,并连夜对其进行审讯,田某如实交代了其通过网络在云南一带购买毒品及自身吸毒的犯罪事实。
运筹帷幄 民警故技重施抓捕
案件从接警到抓获嫌疑人仅用5天时间,这似乎看起来过于顺利,田某认罪的态度和过程也显得过于坦白。正在民警质疑案件是否就此结束之时,快递员的一通电话爆出重要线索。
“刚才,有个男的给我打电话,特别着急,问我这个快递有人取走了吗?还加我微信发红包,说从沈阳来找我取货。”这通可疑的电话更加确定了民警的判断——还有漏网嫌疑人!
警方决定以快递为“饵”钓出这条大鱼。
3月20日10时许,按照约定的地点,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指定区域,此时早已等候多时的快递员电话响起,该车驾驶员正是电话中的男子。
“快递还在吧,给我就行。”快递员按照警方安排,故称找不到快递,拖延时间,此时心急如焚的男子下车试图催促,就在下车一瞬间,埋伏的民警冲了出来将该男子擒获。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李某系田某共犯,购买毒品主要由田某负责,但此次追踪快递到货后,李某与田某失联,遂李某怀疑田某独吞毒品,加之“毒瘾”攻心,这才铤而走险,不料落入警方精心编织的法网。
李某落网后,警方对田、李二人隔离审讯,两人如实供述了购买、吸食和贩卖毒品的全部犯罪事实。随后,民警向云南警方通报案件情况。
2020年7月,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判,犯罪嫌疑人田某和李某因涉嫌贩卖毒品罪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八十七条之规定,被告人田某与李某均已构成贩卖毒品罪,依法判处李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8000元;依法判处田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