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粟裕为了打好这一仗,竟七昼夜没有睡觉!三原因让他特别紧张

2020-07-28新闻10

亲,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右上角“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每天分享的精彩文章了,好文章我们齐分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粟裕为了打好这一仗,竟七昼夜没有睡觉!三原因让他特别紧张

淮海战役是迄今为止我军战史上最大的战役。敌我双方斗争之剧烈,战场情况之复杂,牵涉区域之广,战役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之多,是难以想象的。

粟裕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身份,指挥华野17个纵队共38万余人参战,占了淮海战场我方野战军兵力总数的三分之二,歼敌数为全战役歼敌总数的五分之四(歼敌55.4万人中的44万人)。

粟裕所担负的任务之艰巨,身心之紧张,精力体力消耗之大,可想而知。在整个战役中,最使粟裕感到紧张的是战役的第二阶段。

1948年11月6日至22日,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围歼敌黄百韬兵团,历时16天,将其全部歼灭,顺利完成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任务,为夺取全战役的胜利和将敌人歼灭于长江以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时,在淮海战场上,我军对敌有3个可歼击的目标:一是位于徐州的国民党“剿总”及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二是位于蚌埠以北的李延年、刘汝明2个兵团;三是位于蒙城的黄维兵团。

随着战场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央军委和战区指挥员对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任务,曾作过多次设想和调整,这就大大增加了战场指挥员指挥协调的难度。

11月8日,粟裕根据全国和淮海前线形势建议:淮海战役下一阶段(即第二阶段)不按原定计划攻取两淮(这时海州之敌也已撤退),而以主力协同中野攻击徐蚌段,孤立徐州,下一步或歼黄维,或歼孙元良兵团。而中央军委于11月11日提出:战役第二阶段歼灭邱清泉、李弥兵团,夺取徐州。

粟裕根据军委的指示作好了部署,准备在邱清泉、李弥兵团积极东援的时候,首先分割包围歼其一部,然后再看形势确定下一步行动。但是邱、李兵团惧怕遭我围歼,虽我军主动撤出部分阵地,诱其前进,东援仍不积极。在黄百韬指挥部所在地碾庄即将被我攻克时,邱、李更收缩至大许家以西。邱、李积极东援的情况并未出现。

11月19日,刘、陈、邓三首长致电中央军委和粟裕,他们认为,华东野战军打黄伯韬兵团已相当疲劳,完成了歼灭黄百韬任务后,如不休整,接着又歼邱、李兵团,不易达成预期目的;同时中野以现有兵力阻击黄维及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困难较大,建议第二阶段华野以主力一部钳制徐州之敌,争取休整,以主力另一部协同中野歼击黄维兵团并担负阻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任务。

粟裕收到刘、陈、邓的电报后,即于11月20日发电刘、陈、邓及军委:完全同意刘、陈、邓意见。华野可抽出4~5个纵队,必要时还可增加3个纵队,协同中野歼击黄维、李延年兵团,建议首先求得彻底歼灭黄维兵团。华野北线部队,以大弧形包围徐州,继续监视钳制徐州之敌,阻其南援。

此后,经中央军委与中野、华野首长多次商讨,中央军委于11月24日致电中野、华野首长:“完全同意先打黄维”。这样,第二阶段歼击对象为黄维兵团最后定下来了。华野第二阶段的作战任务也就变换为钳制、阻击徐州杜聿明集团及阻击南线之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同时派部分兵力直接参加打黄维。

关于围歼黄维兵团的时间,粟裕作了客观的预计。他依据打黄百韬的经验,认为黄维被合围后,我军势将转入以近迫作业为主的阵地攻坚战,因此对全部歼灭黄维兵团的时间要有充分的估计。粟裕把这一点作为部署华野钳制、阻击作战的出发点。

在第二阶段中,徐州敌人的动向一直是粟裕关注的重点。粟裕分析杜聿明集团下一步的动向有两个可能,一是固守徐州,一是突围。如果敌人突围,我军必须把敌人围死在一定的地域,以求全歼。

关于杜聿明突围的方向,粟裕分析有3个可能:一是沿陇海路向东,经连云港海运南逃,但要迅速解决装载一个“剿总”指挥部和3个兵团的船只、码头,这是很困难的;二是直奔东南走两淮,经苏中转向京沪,但这一路河川纵横,要经过水网地区,不便于大兵团、重装备行动;三是沿津浦路西侧绕过山区南下,这一带地形开阔,道路平坦,距黄维兵团较近,又可以同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呼应,南北对进,既解黄维之围,又可集中兵力防守淮河。

这3个可能中,粟裕判断杜聿明极大可能选择走后一路。一旦杜聿明与黄维会合,战场形势将发生不利于我的大变化,所以这也是对我军威胁最大的一招。

正在这时,粟裕收到军委发来的军情通报,说杜聿明将从两淮方向撤退。这使他左右为难了。他认为敌人不会由此方向逃窜,但又有情报,说敌人正是要走这条路,万一敌人果然由此方向逃窜,而我军部署失当,个人贻误军机且不说,势将影响同敌人进行的战略决战。相信这个情况吧?如果杜聿明最后并没有从这边走,而是向西南突围去与黄维会合,后果更难设想。

粟裕再三分析,认为敌人走两淮的可能性不大,果断地将北线7个纵队部署于徐州以南津浦路的东西两侧,注意力的重心仍放在西南。粟裕同时又考虑、安排了另一手,如杜聿明3个兵团真向两淮方向突围,他们要经过的是水网地区,速度不会快,挥师紧追也可以赶得上。

粟裕在第二阶段指挥上的难处不仅这些,还有南线一头。南线的敌人有李延年、刘汝明2个兵团。

黄维兵团被合围后,有人估计3天就可予以全歼。中央军委11月27日电示粟裕:黄维兵团快要被歼灭但尚未能歼灭之际,对李延年正面阻击兵力后退一步,引其前进,以主力从侧后打去,求得歼其一部。

粟裕接此电报顿感极度紧张。他担心打上了李延年,而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未能迅速结束,杜聿明又跑出来了,这样不仅不能再增调兵力打黄维,而且只靠北线7个纵队也难以完成追击、合围杜聿明的任务,杜聿明集团就可能跑掉;如果杜、黄会合,战场将起重大变化。

粟裕日夜守候在指挥所里,注视着各方情况的变化,设想着临机处置的方案。

战场的发展情况是,我军没有打上李延年。因为李延年兵团前进不积极,我军一动,他就向后收缩。杜聿明却在12月1日率30万人马全部撤离徐州,向西南逃窜。

粟裕立即从南线又抽出了3个纵队,和北线的7个纵队,以及刚南下的渤海纵队,共11个纵队,一起参加兜围。粟裕指挥部队多路多层围追、平行追击、迂回截击、超越拦截,几种追击、拦截方法相结合,尽全力猛追。

实际上粟裕对杜聿明是网开三面,你向西去也好,向北去也好,向东去也好,都可放行,就是不让你向南。其他方向都没有安排多少兵力,唱的是空城计,说明我军的力量也差不多用尽了。

12月4日拂晓,华野将杜聿明集团全部合围于陈官庄地区,并于12月6日全歼向西南方向突围的孙元良兵团,仅孙元良只身化装逃脱。

这时,淮海战役分成了3个战场作战,即华野对北线的杜聿明集团和南线的李延年、刘汝明集团,中野及华野一部对黄维集团。有消息称:敌宋希濂兵团已到浦口,正向蚌埠前进;蒋纬国也到蚌埠指挥北进。杜聿明曾建议从西安、台湾及甘肃抽调几个军空运蚌埠,组成新的兵团,与李延年、刘汝明、宋希濂合力北援。

粟裕分析:歼灭杜聿明的作战估计还需半个月至20天。中野及华野分成3个战场作战,实力均感紧张,尤其南线阻击李、刘兵力不足。且不论杜聿明的建议是否能实现,即使宋希濂兵团赶到,我南线阻击部队必更吃紧,万一出点乱子,势必影响对黄维的作战。

为此,粟裕立即于12月10日晨发电刘、陈、邓并报军委,报告了上述情况和自己的分析,建议再由华野抽出一部兵力参加围歼黄维,先解决黄维;对杜、邱、李暂采取大部守势,局部攻势。尔后中野负责阻击李、刘、宋,华野再集中力量解决杜、邱、李集团。

刘、陈、邓和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决定集中足够兵力,首先歼灭黄维兵团。粟裕先后共派出5个纵队参加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

12月15日,黄维兵团被全歼。这时华野在全歼孙元良兵团后,已将李弥兵团歼灭近半,歼邱清泉兵团三分之一,杜聿明余部已成瓮中之鳖。

以上就是淮海战役中粟裕所以紧张的原因和过程。

若干年后,粟裕在谈到这一段作战时说:“淮海战役中最紧张的是第二阶段。我曾经连续7昼夜没有睡觉,后来发作了美尼尔氏综合症,带病指挥。战役结束后,这个病大发作起来了,连七届二中全会也没有能参加。”

粟裕详细说明了他在第二阶段特别紧张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第二阶段是承前启后的阶段,全战役的关键,粟裕必须把注意力的重心放在这一阶段,以争取全战役的转折早日实现。淮海战役的转折是在杜聿明集团被围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被阻住,我军已能集中足够兵力全歼黄维兵团的时候。因为,在此以前,战场形势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此以后,我们已有把握夺取全战役的胜利了。

其次,在大兵团作战中,钳制、阻击方向集中相当大的兵团,有时大于主攻战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就是这样。钳制、阻击战场不仅直接保障主攻战场,而且关系到战役下一阶段的发展。稍有失误,便会给全局带来难以预料的结果。

第三,我军要在几个方向作战,加之情况复杂多变,特别是徐州的敌人全力突围,作战方式立即由钳制、阻击转换为追击、合围,这些都大大加重了指挥员临机处置的难度。

#近代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