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军中的军官,主要是一批黄埔军校学生。一些学生,别说打仗了,就算是其它一些社会实践经验也没有。而且整个北伐军的人数也非常少,也就是10万人。可是为什么,由一群学生领导着10万人,最终却能打败作战经验丰富,军队人数庞大的北洋军阀呢?
我认为,北伐军之所以人数少,指挥官经验缺乏,依然能够打败强大的北洋军阀,有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注意。
(北伐战争)
一、信念。
北伐军是一支不同于所有北洋军阀的军队。
北洋军阀,是一个历史发展的结果。他们主要是清朝灭亡以后,北洋政府的各种势力演变而来的。
本来,清帝退位以后,全国人民对袁世凯及其北洋政府是抱有很大希望的。觉得袁世凯及其北洋政府可以实现当时中国的团结统一,并且在政体上可以实现共和制。但是,随着袁世凯称帝的闹剧发生,大家都明白,依靠袁世凯,这个目标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全国人民坚决反对袁世凯,而袁世凯也在这种声讨中离世了。
袁世凯去世以后,袁世凯的那些部下发生了分裂。这些部下,没有一个有袁世凯那样的威望,无法把大家凝聚起来。同时,这些部下,与袁世凯其实是一样的。虽然他们不敢像袁世凯那样称帝,但是实际上他们有一颗帝王心。他们嘴上一直在讲共和,但是实际上都在努力建立自己的家天下。所以,虽然清帝已经退位了,但是国家进入的不是共和时代,还是之前诸侯割据或者说军阀混战的时代。他们混战的目的,可能也是为了谋求统一。但是这种统一,是一种家天下的统一。将来建立的国家,肯定也是一个帝制国家,这是让所有的有识之士,都不能接受的。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北伐军的出现,才会打北伐战争。可以说,绝大多数黄埔学生,在战争的初期,都是抱着要实现“共和”这样一个崇高信念来进行的。为了信念而不是为了利益活着的人,他们就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黄埔军校)
二、勇气。
前面我们讲到了,黄埔军校的很多学生,都是有崇高信念的。这也就使得他们身上具有极大的勇气。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因此,他们在打仗过程中就会非常勇敢。
岳飞曾说过,如果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命,则天下太平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一支军队的军官打仗的时候不怕死,冲锋陷阵都在前面起带头作用。那么,士兵肯定也不会怕死,也会死命地跟着冲锋。当军队里所有的将士都不怕死的时候,这支军队的战斗力肯定是可怕的。
反过来,北洋军阀军队的军官,都是一群乌合之众。首先他们就是为了追逐个人利益,努力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才加入到军队之中来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在打仗中赴死呢?因为一旦赴死,人都没了,要财富又有什么用呢?既然这些北洋军阀军队里的军官很怕死,他们当然就不愿意冲在最前面了。不愿意冲在最前面,因此当然就没有士兵愿意卖命了。这样的军队,打仗怎么打得赢呢?
(北洋军阀大总统)
三、团结。
北洋军阀的军队人数,远远多于北伐军的人数。其实,如果这些军队全部团结起来,对抗北伐军,北伐军未必能够打赢。
但是,这些军队,明显就是各怀鬼胎,巴不得对方在和北伐军作战中,被北伐军消灭,或者和北伐军两败俱伤。这样的话,他就能够渔翁得利了。
不但如此,就是同一个军队内部,矛盾也非常多,互相扯皮不买账,都想要自己做大,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当兄弟军队在和北伐军打仗的时候,他们常常会采用观望的态度。一旦采用了这种态度,就算北洋军阀总人数很多,但是单独和北伐军打仗的军队人数却很少,因此最终被北伐军各个击破。
反过来,北伐军的军官很多都是从黄埔军校毕业,他们一开始并没有自己的利益,所以比较团结,能够互相协同配合,因此打仗能够节节胜利。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北伐军在初期的时候,确实是非常团结的。但是到了最后,以黄埔校长蒋中正为代表的国军军官,开始追逐利益,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开始下降。而整个北伐战争,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一个虎头蛇尾的战争,并没能如愿消灭所有军阀,实现全国统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参考资料:《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