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现代人食品不健康,古代就是纯绿色、无污染?其实古人饮食更毒

2020-07-27新闻26

老子曰:“五味令人口爽”,为满足私欲,从古至今暴殄天物的饕餮辈出,有的吃的怪异,有的吃的狂放,有的吃的叹为观止。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聊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说一说古人在吃上的奇葩癖好!

古代美食“菖蒲”

大约是在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末期,并没有如今这么多的烹调技术、各式各样的炊具,那时候古人能吃饱就好了。周文王姬昌也不例外,尽管贵为周部落的首领,但是尝试的美味一直就是由菖蒲腌制的酸菜。菖蒲是个什么玩意儿呢?就是一种生长在农村的树林子里、水塘边的一种常见草本植物,因为它的头上长了一根很像香肠的部分,烤干了能烧着玩,有一种特殊的香气,这种植物可以说全身都是宝,香肠的部分,可以驱蚊止血,菖蒲的茎杆可以做纺织用。还有一个用途就是它的根是可以吃的。

传说姬昌当时被纣王囚在羑里的时候,靠着他觉得无比美味的酸菖蒲时突发灵感,成功推演了八八六十四卦、364爻,话说后来孔子非常仰慕姬昌,曾亲自品尝蒲菜,结果吃一口实在难以下咽,是皱着眉头硬吃了三年才勉强吃习惯。和姬昌喜欢吃素一样,后来还有一位楚国大臣换作曲烈,疑似重病不起,弥留之际赶忙召集家中衷心族长安排后事,但是他反复叮嘱的最重要的事不是什么国家大事,而是“自我死以后,一定得在我祭祀的贡品上给我端上我最爱吃的芰,我才能死也瞑目。”这个芰就是菱角的古称,即便要变成鬼,也要吃菱角。

古人喜吃肉

说起这两位食素达人,春秋战国以至于秦汉贵族们其实对素食是不太感冒的,还是特别爱吃肉的。比如著名的《曹刿论战》故事中,曹刿就大骂那些贵族“肉食者鄙”,当时牛马主要用作农耕和交通的主力,贵族老爷们的肉主要吃的是猪、羊、鸡、狗,尤其吃的最多的就是狗肉。那时候就出现了专门以屠宰狗为职业的屠夫,如四大刺客之中的聂政和荆轲,他们俩狗肉肯定也没少吃,可见当时吃狗肉之风的兴盛。现在李夫子身边还有很多朋友是不能够接受吃狗肉的,但是李夫子本人是可以接受一些地区吃狗肉的习俗。

还有一本书叫《吕氏春秋》,还曾经记载说“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虽不足,犹若有跖。”就是说善于学习的人要向齐王吃鸡那样,一定要吃几千只鸡的脚掌厚才满足,即使不能满足如同仍有犄角一样。这个鸡跖就是鸡脚底的那么一丁点肉,齐王为什么一次要吃几千只鸡?就在于他只吃鸡脚掌的那么一丁点。古人认为动物身上的活肉,也就是活动最多的部分的肉最鲜美,最有营养价值,所以吃熊肉要吃熊掌。由此可知我们经常点菜的掌中宝,至少是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历史。

后来战国末期有个大人物换做吕不韦,原是赵国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后奇货可居,当了秦国大丞相,曾留下了一句劝告吃货们的名言,说“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意思是说肥肉和美酒自己如果不饿的时候,吃饱了的时候就不要再勉强自己吃了,如果勉强自己吃下去,那吃下去的不叫肥肉和美酒,叫烂肠子的事。所以古人几千年前就告诫我们不要暴饮暴食,撑坏了小身体。可是你知道吗?吕不韦给我们说的时候那是一种言辞,但自己可特别喜欢吃鸭屁股,赞誉为人间绝顶之味!

魏晋风流

咱们现代人都知道,像鸡鸭鹅等禽类,屁股上端长尾羽的部分学名叫做腔上囊,是淋巴腺体集中的地方,你真的吃多了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吕不韦好这一口就不怕烂肠子了吗?刚才说的这些还算是比较温和的了,下面说的可就有点口味重。话说在三国魏晋南北朝,那真是惹得不少人特别羡慕那个时期,尤其是魏晋之风流,是故事多、狂人多、美男多。可是你知道吗?这些美男是咋整出来的吗?除了先天的原因之外,咱讲个真事,说当初魏明帝曹叡听说自己姑姑的丈夫何晏肤色特别白,怀疑他是敷了粉,专门在大热天请他进宫来吃热汤面,结果何晏不断的滴汗又不敢不吃,只好用衣袖不断擦拭自己的脸。结果发现擦去粉之后,他的脸反而更白了,于是曹叡才相信他是天生肤色洁白。

那么何晏肤色为何洁白呢?曹叡深宫中怕不晓得,那时候可没有整形术,名人雅士都得靠吃一种东西让自己容颜焕发,这便是“五石散”! 为何称为五石散?是紫英石、白石英、赤石脂、石钟乳、石硫磺五种矿石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碾磨再煅烧炼制而成的,所以,顾名思义,取名“五石散”。本来这个东西是东汉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少量服用可以让男士重振雄风、壮阳之用。谁知道到了三国时期,刚讲到的这位被誉为三国头号玄学家,魏晋玄学倡导者的何晏自从娶了当时曹操的小女儿之后,不知何故开始服用五石散,有一回他就发现五石散不但能够治自己的病,吃多了还很嗨。

你想想那是有毒的矿物质,吃多了肯定会刺激脑神经,会导致浑身发热,精神兴奋甚至亢奋,乃是癫狂,需要急走散热,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散步的由来。而且五石散一旦服用超过剂量,人的神智就开始涣散,身体燥热难耐,就只能脱光衣服做一些难以描述之事,这也就是为什么魏晋风流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五石散在何晏的名人效应加持下就逐渐开始流传开来,是疯狂的流行,迅速成为了魏晋上流社会的时尚用品,何晏、王弼、嵇康、阮籍、王导、谢玄、谢灵运,甚至陶渊明等等是无一免足,像我们都熟知的王羲之、王献之,这对我国书法做出巨大贡献的父子,就曾经不断的给朋友的信当中介绍推广如何服散。

五石散还有一个功效就是吃完以后人会面色红润,吃多了时间久了,皮肤还会白皙异常。实际上这是一种中毒的反应,会使人体的角质层变薄,一不小心的可能会擦伤。于是乎刚才我们熟知的这些魏晋名士们是能不洗澡就不洗澡,能不穿衣服就不穿衣服,不洗澡臭不可闻,这身上还会长一堆堆的虱子和臭虫,这也使得这些魏晋名士们都特别喜欢在暖阳底下捉虱子、捉臭虫玩。你看一些流传下来的魏晋文人雅士的画作,都喜欢穿宽松的衣服,自由洒脱的形象扑面而来好像仙风道骨,实际上是吃了五石散没办法才这么穿衣服的,这也是魏晋为啥出美男的根本所在。有毒物质你想想一旦长期的进行服用,最后必然会导致精神恍惚,身体崩坏,当毒性一点点积累到一定的量,就会促成人的死亡。在魏晋的时候,很多贵族包括我们刚才讲到的这些大人物,都是死于服用五石散过量。

跟害死人的五石散差不多,后来唐代又兴起了疯吃硫磺的热潮,以图壮阳,其中的杰出人物之一便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历史上韩愈官做的很大,工资又高,妻妾成群,由于年事已高,身体机能不太好了,有一次就听了别人的建议,把硫磺研成沫喂公鸡,等小公鸡长大之后再食用鸡肉,使公鸡先吸收了硫磺的毒性,进而间接性的获得硫磺的壮阳效果。老人家是天天吃鸡,一天一只硫磺鸡,结果妻妾们满不满意不知道,从此诗坛是痛失千古英才了。

古代奇葩的饮食

另一位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在自己的一首《思旧》中提过韩愈干过的这件糊涂事,说“闲日一思旧,旧游如目前。再思今何在,零落归下泉。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这里边说的退之就是韩愈。咱们下面就抛开这些大人物,很多朋友都觉得你看现在吃的喝的多少食品添加剂,你看古人吃的食物那一定就是纯天然绿色的。其实各位想多了,因为据记载,宋朝时期人们都特别喜欢吃冷金丹这种小吃,这名字看起来特别美,要将没有成熟的沙果浸泡在蜂蜜里,过10天以后再换上新的蜂蜜,加入朱砂二两,搅拌均匀以后,蜜蜂过一个月后取出来风干,做出类似于我们今天蜜饯一样的冷金丹,红彤彤的、甜丝丝的,确实好吃,可问题是这里面的朱砂是什么鬼?朱砂含汞量高达86.2%,宋朝人是想成仙。

在元代,老百姓还特别喜欢吃一种小吃,换作“蜜煎青梅”,把青杏或青梅去皮,滚上铜绿粉末,然后用蜂蜜反复腌制后去除酸味就可以了。可口是可口,可是铜绿是啥玩意儿?其实它现在的化学名称就是“碱式碳酸铜”,呈孔雀绿的颜色,在空气中加热会分解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这裹着厚厚的绿绿的粉,然后甜甜酸酸的果子吃下肚。行,您早生极乐吧。讲到这,如果您觉得上面说的好像看着不够奇葩,您别着急,因为下面准备的绝对是骇人听闻,因为太多了,随便挑两个经典的说一说。

史书记载,在大唐有一代名臣唤作“鲜于叔明”,天下美味那可没有什么吃不到的,但是这哥们还不满足,平时特别喜欢吃一种虫子,啥虫子?臭虫。还特别喜欢拿大饼卷着一堆臭虫吃,颇有吃大饼卷大葱的感觉。这哥们非常适合穿越到晋朝。还有一个特别恶心的,那么在南北朝时期,刘宋有位开国功臣之后的贵公子换做刘邕,是“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什么是疮痂?就是人身上流血以后凝固而成的深红色的硬块,伤口快好的时候它会自动的脱落,你想想这东西哪能和美食有关系?可是刘邕却视之如命,说疮痂的味道就跟吃鳆鱼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要是身边谁身上有疮疤就忍不住取来吃掉。

说是曾经他去一个朋友家做客,朋友当时受伤留下一大块的疮痂,刘邕看到以后直接就把掉到床上的小的捡起来吃掉了,这朋友吓得当时嘴都合不住了。而刘邕却笑嘻嘻的说:“我就是爱吃这一口,味道很好的。”说罢就看着朋友身上那块大的疮痂,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这位朋友碍于情面,就只好把疮痂扣下来送给刘邕吃了。等刘邕美餐一顿走后,朋友写信给别人抱怨说:“这个家伙来看我,竟然吃我的疮痂。我为了满足他,弄下来一大块给他,导致我还没好的伤口又流血不止。”这便是成语“嗜痂之癖”的由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