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看过山陕会馆,才知道聊城的那一段光辉岁月

2020-07-27新闻9

说起聊城,总免不了感慨一番:“千年古城,百年会馆”,古城就是聊城,会馆就是山陕会馆。他们的命运是如何交织在一起,又相传至今的呢?

故事这还要从运河改道说起,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为方便江浙直通北京,将原来绕道洛阳的运河取直。就这样,聊城的命运伴随着新运河的通航,迎来了之后长达几百年的光辉岁月。

那么这和会馆有什么关系呢?京杭大运河的通航,为沿岸各城市带来了货船无数,商贾无数,一时间漕运风光无限。明清五百年间,秦商、晋商、徽商、行商......你方唱罢我登场,运河演绎出一段空前绝后的繁荣篇章。值此盛世,人们纷纷外出经商,会馆就应运而生了。人们以祖籍和商号为标志建起会馆,每逢节庆聚在一起以慰乡愁,同时还有处理生意结盟和经济纠纷的实际作用。

聊城的这座山陕会馆自然也不例外,277年前,山西、陕西的商人为“祭祀神明,祈求保佑,联合同乡,繁荣商帮”而集资兴建。据记载,山陕会馆从兴建到落成历时66年,耗银六万零四百六十五两六钱九分。

建造原因

为什么建造一座会馆,要历时如此之久,耗费如此之巨呢?因为那时的会馆对内是同乡的避风港,对外更是商会之间竞争的角斗场。所以各个商会都不惜人力物力,像打造护身符一样建造自己的会馆,希望通过雄伟的会馆让其他商会对自己多几分忌惮。

就这样聊城的运河两岸树立起大大小小的会馆几十座,人们用挑剔的眼光选出八大会馆作为代表,山陕会馆位列榜首。

会馆落成之日,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沿中轴线分布山门、钟鼓楼、戏楼、关帝大殿、春秋阁等建筑,共有亭台楼阁160多间。时至今日,我们依稀还能从山陕会馆的斑驳纹理中窥见聊城的繁荣背影。

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历史的车轮总是无情的向前,大多数会馆都随着商人们的荣辱起落,消失在了运河的浪花中。只有山陕商人的会馆,带着时代的封印留存至今,它一定还有许多非说不可的往事等待着我们的聆听!

当年,建造者取紫气东来之寓意,在运河西岸选址,将好运常来的期望寄托在这座坐西向东的会馆上。天下熙攘,利来利往,尤其是做生意,更是天天和钱打交道。为了于内能团结一心,于外能仁义守信,他们选择了义薄云天的关公来做守护神,起到守护财富教导后辈的作用。所以山陕会馆也被称为“关帝庙”!

山陕会馆里最能代表运河时期聊城繁荣景象的建筑,还要数“戏楼”。明清时期,聊城文化经济的繁荣给戏曲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尤其是徽班进京之后,京剧的崛起带来了戏曲行业的空前繁荣。

聊城会馆林立,各种戏曲粉墨登场,运河上南来北往的戏班,有不少在聊城演出后就留在了聊城。山陕会馆的戏楼上,戏班留存的墨记也见证了聊城当年的繁华。

如今,富丽堂皇的山陕会馆,安静的伫立在运河西岸。远看琼楼玉宇,近看雕梁画栋,277岁依旧风姿绰约。每年都有数十万游客慕名前来,人们说它是运河边上的一颗明珠再恰当不过了。

漕运的时代结束了,运河一度没落了,聊城的街巷好像也渐渐安静下来了......可是,若没有百转千回,哪里又能算得上故事呢?新的时代,京杭大运河也迎来了新的使命,非遗研究、南水北调、度假观光、经济开发......运河又热闹起来了。聊城作为重要的沿岸城市,新的机遇也正迎面而来,运河论坛的成功召开,让聊城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相信在不久的明天,聊城还能再创一段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