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美国主旋律电影《TOP GUN》在全美上映,结果当年获得巨大成功,不仅票房一路飘红,当年报名参军的美国青年也比以往年份多了20%以上,而这一切除了汤姆·克鲁斯的演技外,还要归功于最重要的道具——美国海军F-14双发重型舰载战斗机。这种由号称“养猫厂”的美国格鲁曼公司研制的,绰号“雄猫”的重型战斗机作为冷战美国海军的顶尖战斗机,无论是战斗力还是颜值方面,都堪称世界翘楚,而这种强大战斗机的由来,还得追溯到血腥残酷的越南战争时期。
曲折的诞生之路:F-14养成记
很少有人知道,如今美国看起来一众高大上的武器装备,其实很多都是因为在越南的丛林中吃了大苦头才研发生产列装部队的。而这里面就包括了F-14“雄猫”战斗机。摊开地图不难发现,越南是一个地形极为狭长的国家,由于背靠中南半岛的热带雨林,越南自古以来其经济发展就主要是依靠着沿海的狭长平原一带进行展开,所以越南的国土南北长度超过1000千米,但是东西宽度仅数百千米,其中在其腰部最窄的地方仅有不到50千米。正是由于这种临海的地理特性,在整个越战期间,美国海军得以从海上对越南北方发动大规模战略性轰炸。
(越战时期美国空军,随时可以根据命令发动空袭)
早在美军开始介入越南战争的1965年,美国海军就在我国南海靠近北部湾的海域,距离越南国土约100海里远的地方建立了一个代号为“扬基站”的值班海域。整个越战期间,美国海军在这一海域一直保持2~4艘航空母舰处于值班状态,随时可以出动舰载机对越南北方进行空袭。“扬基站”和“迪克西站”一北一南,专门负责支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而其中“扬基站”由于靠近越南北方, 因此其执行轰炸任务时,经常会与越南空军遭遇并交火。编入扬基站作战的美军舰队被称为第77特遣航母舰队。
(起飞的F-4B战斗机)
当时美国海军和美国空军一样,主要装备F-4鬼怪式战斗机,不过和空军装备的F-4E型战斗机不同,美国海军装备的F-4B型战斗机一直没有安装6管20毫米的火神M61型加特林炮,因此只能使用AIM-7“麻雀”和AIM-9“响尾蛇”两种空空导弹和越南空军的米格战斗机作战。在整个越南战争期间,第77特遣航母舰队总共损失飞行员和舰员共83人,并有约200人被俘或者失踪。而在扬基站作战的美国海军总共损失约300架各型舰载机,另外有1000多架飞机曾经被击伤。这导致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从而无力对世界其他热点地区作出支援反应。
(越战中全副武装的美国海军F-4B战斗机,尽管没有机炮辅助,美国海军的战绩却比空军同行优秀许多)
同时美国海军的飞行员们和他们的空军同行也发现,F-4鬼怪式战斗机虽然推重比大、速度快、航程远而且其雷达航电系统也要优于越军的米格战斗机,但是由于飞机设计上过于追求高空高速性能导致F-4战斗机的机动灵活性差,在近距离格斗中经常输给越军的米格-17战斗机,而在超音速作战中也很难命中小巧灵活的米格-21战斗机。在整个越南战争中,美军和越军空战的总损失比大约为1:4,虽然越军的损失要明显高于美军,但是米格-17是第一代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米格-21是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二者和F-4鬼怪战斗机有着明显的代差,而F-4却依然不能有效压制这两种老式苏制战斗机,这本身就刺激了美国海军开发新一代战斗机。
(计划中的F-111B战斗轰炸机,最终美国海军发现,这货根本没办法上舰服役,不得不另起炉灶)
1960年代受F-4战斗机研制成功的刺激,美国政府一直试图继续撮合美国空军和海军共同研制新式战斗机,以节省军费预算。而在F-4鬼怪式战斗机之后,下一个美国空军和海军的合作项目,就是F-111“土豚”战斗轰炸机。在设计F-111时,美国空军希望该机能够同时兼具空战和对地攻击的能力,并计划用F-111替换笨重的F-105“雷公”战斗轰炸机,后者曾经在越南被越南空军打得灰头土脸。越军甚至有意放过空战能力较强的F-4鬼怪,专门挑F-105雷公进行拦截,由此造成美军战斗轰炸机部队损失惨重。然而,最后美国海军发现F-111完全是依照空军战斗轰炸机的需求设计,其体积和重量均严重超标,根本无法在航母上使用。最终美国海军不得不退出了F-111战斗轰炸机项目,并另起炉灶,开始招标全新的舰载战斗机,经过多轮竞争淘汰,最终格鲁曼公司的303-60方案获得了美国海军的认可,并正式授予编号F-14“雄猫”战斗机,由此,开启了一段F-14战斗机的传奇里程。
凶悍的“雄猫”——冷战舰载战斗机的巅峰作品
法国著名航空设计师马塞尔·达索曾经有一句名言:看起来好看的飞机,就是好飞机。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的飞机在人类的审美观念上确实更赏心悦目。而F-14这一样一款在全球军迷中得到一致好评的战斗机,其作战性能自然也是响当当的。
(F-14战斗机三视图)
F-14战斗机长19.1米,翼展最大为19.54米(20°),最小为11.65米(68°),采用的是双发双垂尾可变上单翼设计,飞机空重18.2吨,最大起飞重量33.72吨,这个参数其实和如今我国航母列装的歼-15战斗机非常相似,歼-15战斗机的空重大约也在17.5~18吨左右,最大起飞重量约为33吨。可见舰载重型战斗机的设计大多具有相似之处。F-14战斗机最大航程为257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为M2.38,是美国海军迄今为止装备的飞行速度最快的战斗机,在F-14之后,美军再也没有装备能够飞到2马赫以上速度的战斗机,也彻底丧失了快速拦截作战的能力。
(执行快速拦截任务,已经把机翼全部收拢的F-14战斗机)
F-14战斗机采用了美国当时已经趋于成熟的可变后掠翼方案,这样可以同时兼顾战斗机的低速起降性和高速拦截性等作战需求。这一点在航空母舰上显得特别重要。因为航母的甲板面积只有通常陆地机场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小,因此航母舰载机对于起降速度要求很高,舰载机起降速度低,意味着飞机在离舰和着舰时的速度更小,这样起降会更加安全,F-14的可变后掠翼正好完美适应了飞机低速起降的需要。F-14的机翼后掠角可以在20°~68°之间自由变动,在起飞和降落时,把飞机的后掠角角度拉到最小,这样机翼全部展开,获得最大升力;而在执行快速拦截任务时,在飞机起飞后,再把飞机机翼向后收起,最终形成类似于无尾大三角翼的布局,从而获得最优的高速性。
(F-14和F/A-18伴飞)
由于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F-14战斗机安装了当时最先进的自动飞控系统,飞机的飞控计算机可以根据飞机的飞行姿态和飞行员的指令,对机翼进行调整,随时保证飞机处于最优气动状态。这一点比当时苏联米格-23战斗机整整先进一代,因为当时米格-23战斗机虽然也采用了可变后掠翼设计,但是由于没有足够可靠的飞控计算机与之匹配,所以只能采用三个预设的固定角度,导致可变后掠翼的潜力无法充分发挥,而且由于可变后掠翼在不同角度下飞机的重心和升力中心的位置不同,导致飞机操作极为困难,坠毁事故频发,荒废了原本应该极为出色的一款可变后掠翼战斗机。
(70年代黑科技——AWG-9火控雷达和AIM-54A不死鸟导弹)
除了卓越的电脑飞控系统外,F-14战斗机还加装了当时堪称逆天的AWG-9机载火控系统和即使在今天也相当卓越的AIM-54A“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AWG-9型武器系统由火控雷达和计算机组合构成,是专门为当时苏联海军岸基航空兵的图-22M系列超音速轰炸机打造的远程拦截系统。由于1970年代苏联海军岸基航空兵开始陆续换装图-22M系列超音速轰炸机,这种专用轰炸机也采用了可变后掠翼设计,最大飞行速度超过2马赫,全程超音速的状态下依然有超过1500千米的作战半径,该机可以携带AS-4/5/6等多种型号的俄式重型远程反舰导弹,俄式反舰导弹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射程远、速度快且威力大。上述导弹的射程在280~450千米之间,并且为清一色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弹头可以安装750千克高爆战斗部或者55万吨TNT当量核弹头,在使用核弹头时,一枚导弹就足以确保摧毁一整支美军的航母战斗群。
(由于速度快、航程远,因此冷战时期F-14承担了绝大部分拦截苏联轰炸机的任务)
由于当时美国海军完全没有能够有效拦截苏制超重型反舰导弹的武器,所以F-14当年的首要作战任务,就在图-22M轰炸机发射导弹之前就将其击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全美国的航母战斗群。而F-14上携带的AWG-9型火控雷达可以在336千米距离上发现苏联的图-22M型轰炸机和图-95RT型侦察机,并且在220千米距离上对苏联轰炸机保持稳定跟踪,并锁定其中了6个目标,在150千米距离上即可发射“不死鸟”导弹拦截苏联的轰炸机和侦察机,由于美国海军为F-14划定的巡逻线距离航母舰队约740千米,所以从理论上说,F-14完全具备在苏联轰炸机发射导弹之前就将其击落的能力,而且F-14战斗机机体宽大,载荷也大,一次飞行足以携带6枚AIM-54A导弹,面对笨重的轰炸机,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发入魂,所以在正常情况下,美海军通常是派2个双机编队执行巡逻任务,必要时再紧急派遣2个双机编队,合计8架飞机。这8架F-14一共可以携带48枚“不死鸟”导弹,足够拦截苏军4个轰炸航空团的轰炸机。
黯然收场的“最强四代”——成本是永远的痛
按照美国最新的战斗机划分标准,F-14俨然已经是“四代机”的水平,而且作为美国海军最强舰载战斗机,F-14战斗机从1974年正式交付美国海军,到2006年退出现役,其整个服役期不过32年,而与之同期的F-15、F-16等战斗机如今不但依然在美军中服役,甚至还在不断升级改进。美国空军最近刚刚订购了一批多达200架的F-15EX型战斗机,为波音公司从去了一张救命的订单。那么为何性能如此先进的F-14战斗机会早早退役?原因无外乎一个:缺钱。
(冷战时期舰载战斗机的顶级火力配置)
在冷战期间,由于美国海军是美国对抗苏联扩张的急先锋,特别是在1980年代时,苏联也已经开始的自己的航母建造计划,当时的苏联海军已经列装了4艘4万吨的“基辅”级中型航空母舰,并正在紧锣密鼓的建造“库兹涅佐夫”号大型航空母舰,再加上苏联海军列装的以反航母为重要作战任务的图-22M轰炸机。美国海军为此倍感压力,而F-14战斗机是美国海军当时唯一具备快速远程拦截性能的战斗机,因此F-14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当时美国海军航母舰队防空的核心主力。
但是在1991年苏联突然解体后,美国海军在大洋上一下子没了对手,则F-14战斗机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作为重型舰载战斗机,F-14虽然有着极为卓越的战术性能,但是由于其体积庞大、技术复杂因此价格也十分“感人”。而且由于其早期使用的普惠TF-30型发动机源自F-111战斗轰炸机,因此推力严重不足,这导致F-14战斗机格斗性能不佳,尽管后续换装了全新的F110-GE-400型发动机,但是维护成本高、可靠性低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再加上最主要的“敌人”苏联已经不存在了,美军在大洋上的压力骤减,也就不再需要花大价钱维护这样一款昂贵的重型战斗机。
(退役后惨遭暴力拆解的F-14战斗机)
其实,F-14早早退役还有一个原因: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前,伊朗是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盟友。但是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和美国关系破裂,双方反目成仇。而伊朗空军是全球除美国海军外,唯一装备了F-14战斗机的军队。美国自己如果继续列装F-14战斗机,就需要不断维持F-14的生产线,以确保现有F-14战斗机的维护保养需要。但是维持F-14生产线也意味着,一定会有相关零备件通过各种渠道落入伊朗手中。为了避免“资敌”,美军于是果断退役了F-14战斗机,并且除了博物馆展出的样品外,其余退役的F-14战斗机一律销毁,甚至粉碎成渣,坚决不给伊朗留下空子钻。
修修补补的“波斯猫”——伊朗空军的F-14战斗机
(不知道美国人会怎么想——伊朗人真的把俄制空空导弹挂上了美制战斗机)
尽管美国彻底销毁了F-14生产线和全部的F-14战斗机,但是伊朗依靠着早年储存的零部件,以及多年来自己的努力,依然维持了F-14战斗机部队最低水平的作战力量。在1979年时,伊朗空军总共装备有79架F-14战斗机,经过8年的两伊战争和40多年的封锁,也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伊朗通过仿制替代等方式,自行补充了部分F-14的零件,另外一些则依靠从其他飞机上拆卸来维持。目前伊朗大约还有20~30架可以飞行的F-14战斗机,其余则作为储备零件以备拆换使用。而对于F-14战斗机武器失效等问题,伊朗一方面通过走私和黑市等方式,偷运了部分响尾蛇和麻雀导弹供F-14使用,另外甚至还把美制“霍克”防空导弹整合到了F-14战斗机上,成为全球第一能够携带地空导弹的战斗机,近年来伊朗甚至还尝试过把俄制R-27雷达半主动导弹整合到F-14战斗机上,并且逆向仿制AIM-54A“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总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伊朗人做不到。
(目前唯一还在飞行的“波斯猫”——一伊朗F-14战斗机)
F-14战斗机的卓越性能在两伊战争中曾经得到充分的体现,在8年的两伊战争中,伊朗飞行员驾驶F-14战斗机总共击落50多架伊拉克飞机,其中伊朗王牌飞行员贾利勒·赞迪一人就击落了11架伊拉克飞机,而且其中有4架是被戏称为“飞行不锈钢”的苏制米格-25重型战斗机。而且F-14战斗机的战功主要是依靠不死鸟导弹获得,AWG-9和不死鸟导弹这对组合在两伊战争中充分得到检验。
(为了确保F-14的战斗力,伊朗甚至还逆向仿制了AIM-54A不死鸟导弹)
不过,进入新世纪后,由于使用年限太长,伊朗的F-14战斗机虽然依然保持飞行,但是露面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尽管伊朗全力维持,但是毕竟以伊朗的工业水平,不可能完全保证F-14战斗机的零件供应,再加上这批飞机自身的机体寿命也基本到期,所以,伊朗的F-14战斗机退役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双发、重型的苏-35战斗机显然更对伊朗人的胃口)
对于这批“波斯猫”退役后,何种飞机能够“接班”的问题,包括在伊朗内部,都有着非常激烈的争论。抛开政治观点不谈,伊朗实际上更加喜欢欧洲的战斗机,特别是EF-2000这样的双发战斗机,其先进的航电和完善的武器系统更对伊朗人的胃口。但是由于美国对欧洲施压,因此伊朗采购EF-2000战斗机的能行几乎没有。除了欧洲外,伊朗的选择并不多,目前可能的选项一个是俄罗斯的苏-35战斗机,另外一个是我国的歼-10CE型战斗机。作为一个地区性强国,从战术角度上说,航电更先进,配套弹药更全面的歼-10CE是更适合伊朗空军的最佳战斗机。不过由于伊朗人飞惯了F-14这样的双发双座重型战斗机,再加上其空军是全西方的作战思维,强调主动进攻,因此他们大概率会选择苏-35双发重型战斗机来替换已经难以为继的F-14战斗机。
(最后一批依然翱翔的F-14战斗机)
从1974年交付至今,经过40多年的风雨,尽管F-14战斗机已经逐步走向退役,但是这种飞机作为一种军迷心中的图腾,将会在军迷们的心目中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