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情况 社会变化的主要想法

2021-04-23知识3

社会态度的态度的变化 广义指由于内部因素或外部因素使某一定时期内持续的、稳定的态度发生变化;狭义指的是由于社会的影响,特别是由于说服性沟通使以前的态度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态度变化的方向按照施加影响的社会或他人所期待的方向发生变化的,称肯定性态度变化;按所作用的他人的期待及想法作相反方向变化的,称否定性态度变化。社会心理学对社会态度形成和变化的研究有以下几种主要理论:①认知均衡理论。出发点是人们在心理上有维持态度系统平衡一致的需要,当人们态度系统失去平衡后,总有从不平衡向平衡转化的趋势。态度系统中诸成分的不一致性是促进态度改变的主要因素。按对一致性理解的不同,可分为几种解释态度改变的理论模式:F.海德的P-O-X模型,T.M.纽科姆的A-B-X模型,奥斯古德与P.H.坦南鲍姆的和谐理论,L.费斯汀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等。②信息传播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C.霍夫兰德等人认为,态度是后天习得的产物,是由学习而来的反应。强化、模仿是态度形成的机制。经过肯定性强化的态度被接受,而经过否定性强化的态度被放弃。态度改变应强调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研究个体对信息的注意、理解与接受等因素。③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心理抗拒理论,把心理抗拒现象及其抗拒。

中国自成立到现在有什么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你又有什么想法!希望能够真心回答! 怎么也是国家发展的很快,可以说20年前还没有几家有彩色电视机的,上网是没有概念,怎么说呢,从物质到精神变化巨大,一想我们小时候吃的,穿的,不敢想呀,所以还是让大多数人感觉。

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2113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5261要和不4102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7年10月165318日,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新的重大政治论断,对于深刻理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的内容。在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拓展资料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十九大报告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进行修改,原因有三:一是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落后的社会生产”的提法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中国发展的现状。二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

#社会变化的主要想法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