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盘子,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在人们的印象中,盘子是用来盛放食物的,而在古代,特别是春秋时期,盘子不仅仅可以用来盛放食物,还可以当作洗脸或者洗手所用的器具。
商周、先秦至春秋时期,有身份之人在餐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所用的器具就是盘子。《礼记·内则》曾记载:进盥,少者奉槃,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今天要介绍的便是春秋时期一个用于盥洗的盘子,加水后,盘里用青铜做的动物模型会游泳,这个盘子实在太牛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上海博物馆中,陈列着一个不太显眼的“盘子”,这个盘子出土于山西,是春秋早期的青铜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个盘子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子仲姜盘”。
子仲姜盘出土以后曾有过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刚刚出土就被不法分子卖到了国外,国内相关人士追踪了九年都没有任何发现,后来此宝被转卖到澳门,被香港太阳集团董事会主席叶肇夫发现并花重金购买,捐献给了国家,至今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子仲姜盘高18厘米,直径45厘米,重量为24.8斤,有三个底座,两个耳朵,三个底座仿照老虎形象雕刻而成,大大的嘴巴,圆圆的眼睛,颇有几分搞笑。
两个耳朵是仿照龙的形象雕刻而成,四脚一尾,蜷缩地趴在盘子边缘,就像一个乖巧的孩子一般,被盘中的食物深深吸引,十分可爱。
这个盘子的精妙之处在盘中,盘子里边铸有31个水中动物,其中20个是浮雕,另外11个是立体圆雕,这11个圆雕中心是一只雄性水禽,身边顺序排列着雌性水禽,小鱼,乌龟,青蛙。这些圆雕都是360度可旋转的,当主人盥洗的时候,加水后,这些小动物就会不停地旋转起来,远远看去就像在游泳一般,甚是奇妙。
子仲姜盘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主要因为盘子的制作采用的是分铸技术,每一个圆雕下边都有一个类似于蘑菇一样的支柱,盘与支柱的接触面仅能容纳一层非常薄的泥料,在铜液高温浇铸时使泥料不会脱落,这是相当考验做工的,由此可见春秋时期青铜烧制技术多么厉害!
盘子的内部刻着32个字:隹六月初吉/辛亥大师作/为子中姜沫/盘孔硕且好/用祈眉寿子子/孙孙永用为宝。“子”在春秋时期是妻子的意思,由此可见这个盘子是大师为自己妻子仲姜所铸造的,用来保佑后代。可见他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