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二三十年代上海人日常生活 【求 一本关于上海三四十年代风俗的书名或者网址电子书】

2021-04-23知识6

【求 一本关于上海三四十年代风俗的书名或者网址电子书】 现代文学的划分。中国现代文学。今年是“五四”九十周年。这两天,北京八道湾11号,鲁迅、周作人故居,即将被撤除的消息引起大家的关注。鲁迅的《阿Q正传》就是在那儿写成的。历史被抹杀。物化的历史正在消亡,文学、影像、照片承载着文化历史。这两天,季羡林、任继愈相继去世。傅雷的家在南汇,但现在南汇已并入浦东。南汇是一个有历史的地区,浦东新区再过五十年,还叫浦东新区吗?恐怕要叫浦东老区了。如果投票,我坚决反对。总不能说,传雷是浦东新区人吧?好在还有文学。我是1948年出生的。我经过两个朝代,新中国时我两岁,也没有经历过中国现代文学的阶段。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想像中的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学。基本的历史是能搞清楚的。但如何解释是一个问题。我的看法可能跟很多书中的介绍不一样,这没关系。要讨论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学,先要弄清楚当时的背景。过去谁能想像,面前一台笔记本电脑,你能就拥抱整个世界?没有“五四”,就没有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学。尽管“五四”发生在北京。当时是燕京大学,地点不在现在北京大学。你们知道吗?华东师大的文史楼前面曾走过徐志摩、戈宝权、周扬…丽娃河,茅盾曾写入《子夜》。我们华东师大是有历史的。。

60年代70年代一个月的伙食费是多少? 让我想一下。我只知道七十年代的生活费。那时,在农村,生产队,还挣公分呢。男的一天,挣十分。女的,一天七分。算了一下,大约一天的伙食费不超过两角钱。那时,我们农村都吃(公粮证)上的粮食呢,自己种的那点粮食都填不饱肚子呢。七十年代初,不行,都吃不饱。记的那时,好多人家,都没饭吃,不够吃的,总借粮食吃。到七十年代后期好点了。基本温饱问题解决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的三线建设指的是什么, 有什么长远影响? 本题已被收录至知乎圆桌?离不开城市,欢迎关注讨论。

#二三十年代上海人日常生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