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贵州锦屏绍洞村:“小木匠”的“大幸福” 斩贫困脱单身

2020-07-27新闻12

古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大同乡绍洞村有一群人靠山只有半亩山,靠水只有半分田,群众说“屋后的山是人家山,门前的田没我家份”,发展产业举步艰难,但他们在脱贫上却走出了一条“别样”的路。

大同乡绍洞村相对于大同乡其他乡村而言是一个相对“偏远”的小村庄,“边角废料”是该乡人们以前对它的看法,但是这个村却隐藏在三江镇腹地,县城城郊,这给该村前往县城务工带来了诸多便利,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天然优势。

绍洞村归十溪自然寨

欧景长,大同乡绍洞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他还是一个大龄农村未婚青年,父母年迈,父亲耳朵残疾,母亲有精神类疾病,姐姐40多岁了也一直单身未嫁,全家的重担压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他自己不会做生意,也没有安身立命的生存本事,导致家庭贫困,媳妇难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欧景长深知,没有一门技术,想在家里生存下去是很困难的,但是出门打工又无法照顾年迈的父母,思来想去,他决定“拜师学艺”,像乡亲们一样就近务工,同时还能照顾家庭,有机会物色一个本地姑娘成家过日子。

绍洞村新建的戏台

“木工”这门民间技艺在该村有着优秀的传承,绍洞有很多人都在县城务工,打木柜、铺木质地板和吊顶等工作,因为是技术活工资还算可观,加上现在县城发展迅速,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很多绍洞年轻人靠这门技术在县城过上上班一族的生活。

欧景长找到一个技艺精湛的师傅,师傅姓欧,本家的叔父,虽然是叔侄,但是师傅也有戒备之心,说要考验和观察他的才能才会传授技艺给他。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也是一个优秀“木匠”必须要经过的考验。欧景长一直以来在外务工,没有一门技术,只能做别人的帮手和小工,工作辛苦、收入低、受人歧视,他深知苦楚,这次他鼓足了劲要好好干,得到师傅的认可和“真传”,像其他村民一样能在县城里安顿下来,靠技术赚钱,养家糊口。有钱后,再讨一个“婆娘”一起过日子,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帮扶干部经常向欧景长宣传扶贫政策和党的政策,其中,易地搬迁这项政策深深吸引了他。欧景长住在绍洞盘龙溪山腰上的一栋老旧木房里,每次带姑娘回家这栋房子都成为他被拒绝的理由,从此他梦想在城里有一栋房子,这也是能够娶媳妇的一个基本保障。

帮扶干部走访绍洞村易地搬迁户水电工

因为欧景长勤学肯干,还特别细心,经过考验后他得到师傅的“真传”,经过三年多学习他已经能出师独自接活。因为技术好、口碑好,业主们主动为欧景长宣传,活路越来越多,他也当上了大师傅。

有一个工友看欧景长勤劳、肯干,为人又好,就把自己的亲妹妹介绍给了他,姑娘温柔贤惠,是一个90后的小姑娘。一开始大家不太看好结果,但欧景长务实勤恳的性格打动了这位比他小8岁的姑娘,不久还把结婚排上了日程。

欧景长正在认真的做木工

2018年这对相差八岁的新人结婚了,同年他们有了自己可爱的女儿,一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欧景长的腰包鼓起来了,加上国家的支持和补贴,他有能力把母亲送到精神病院进行系统的治疗。他说,“母亲进去治疗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原来在外面干活就怕我妈发病打我父亲,她能够健康起来我们一家人就更高兴”。

“还有件高兴事就是城里有了房子,务工方便多了,家里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党的政策真好,感谢党,感谢国家。”2019年,欧景长一家搬进了易地移民搬迁房,他在县城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靠自己的双手和努力,在国家的帮助下,欧景长实现了自己所有的梦想。

同年,欧景长一家靠他勤劳的双手和精湛的“技艺”达到了脱贫的标准,摆脱了长期以来的贫困面貌,在小康的路上将抒写他自己的人生篇章。

帮扶干部到易地移民搬迁点走访欧景长

欧景长只是绍洞村靠“技艺”脱贫的缩影之一,虽然山少田少,但是这块土地上却孕育了很多技艺精湛的木工、泥水工和电工等技术人才,更甚,有部分技术工人到沿海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由“工人”当上了“老板”。绍洞村这些技术工人,靠技术赚钱,靠双手致富,谱写了一曲艰苦奋斗的别样人生,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唐宗权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吴运镇

编辑 徐微微

编审 田旻佳 肖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