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CIHFC 2020|蔡军:心力衰竭防治中的新靶点——肠道菌群

2020-07-27新闻4

古希腊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万病源于肠道。对此,我国传统中医也有类似观点,即粪毒入血百病蜂起。伴随人类繁衍进化的同时,我们体内的微生物也共同进化了数百万年。其中,肠道菌群是环境作用于人体的桥梁和枢纽,肠道内可进行微生物的吸收、营养物质的代谢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等,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2020年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蔡军教授分享了他们团队对心力衰竭的防治中肠道菌群的靶点作用的相关研究。

心力衰竭与菌群紊乱的相关性

蔡军教授团队在心衰病房查房时发现,心衰患者一般都存在着肠道菌群紊乱,而且不同的心衰类型患者的肠道菌群紊乱表现非常接近。其中,短链脂肪酸与机体的很多疾病相关联,它具有保护血糖稳态、保护血压等功能。但当心衰发生时,肠道细菌失衡的功能上显示短链脂肪酸合成相关细菌的质量下降。蔡军教授谈到,通过对代谢组学的分析发现,心衰患者体内参与“有益”代谢物合成的细菌基因减少,而“有害”代谢物代谢的细菌基因增加。

氧化三甲胺(Trimetlylamine oxide,TMAO)在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衰等心脏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TMAO可以促进血小板的活化、促进血栓形成、生成动脉壁泡沫细胞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表明,心衰患者的TMAO代谢物的水平显著增加,这与心力衰竭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蔡军教授谈到,已有研究表明,心衰模型的小鼠中,与术前正常饮食的对照组相比,术前给予胆碱或肠道微生物依赖的TAMO的小鼠心衰程度更加严重,再次提示 了TAMO能够增加心衰的严重性和易感性。因此TAMO就可能成为心血管小分子药物研发的新靶点。

TMAO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饮食代谢、肠道菌群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可以改善心力衰竭,保护肠壁的通透性,还可以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的反应。2017年时就有研究显示,高纤维饮食能够改善高血压小鼠的肠道菌群,缓解菌群失衡,也可以缓解高血压诱导的左心室肥厚以及心脏的纤维化,同时预防了疾病进一步进展成心力衰竭。

饮食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另一项早期研究显示,给予患者三个月的代谢饮食能够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代谢饮食类似地中海饮食,主要采用初榨橄榄油、豆类食品,以及番茄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代谢饮食干预后,对心衰患者的肠道菌群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最近,上海药物研究所有一项治疗阿尔海默氏病的药物研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痴呆患者的认知状态。蔡军教授认为,这项研究对于心衰和肠道菌群研究的展望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开发调节肠道菌群的新型药物,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稳态,改善心力衰竭情况。

目前,肠道菌群移植的治疗进展非常快速,据报道全球至少有3万例不同疾病的患者使用了菌群移植治疗,包括肠应激综合征、肥胖、糖尿病以及自闭症等。

心力衰竭目前依然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临床问题,疾病晚期令大家束手无策,只能通过心脏移植的办法,但是就目前而言心脏资源获取很难。如果肠道菌群治疗技术可以成熟应用,那就可能在心衰治疗中能够发挥非常强大的作用,甚至可以成为心衰治疗的新靶点。

蔡军教授最后提到,虽然现在关于肠道菌群与心衰的研究还非常少,但期待我们的科学家和医生团队,日后能够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推动心衰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心脑血管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