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有什么区别? 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的差异

2020-07-18知识11

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有什么区别? 税前2113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5261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4102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1653利润。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税前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交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会计制度与税法对收益、费用、资产、负债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的规定不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具体如下: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永久性差异产生的应交所得税应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在计算应税所得额时,应将税前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税所得。时间性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定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单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时间性差异的基本特征是某项会计利润怎样调整成税法上应纳税所得额,并找出差异 跪求结果~ 你看看这个例题吧。某市一家电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8年度企业全年实现收入总额9000万元,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总额8930万元,会计利润总额70万元,已缴纳企业所得税14.6万元。为降低税收风险,在2008年度汇算清缴前,企业聘请某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发现有关问题如下:(1)已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实发工资总额为1000万元,并按实际发生数列支了福利费210万元,上缴工会经费20万元并取得《工会经费专用拨缴款收据》,职工教育经费支出40万元。(2)企业年初结转的坏账准备金贷方余额1.6万元,当年未发生坏账损失,企业根据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200万元,又提取了坏账准备金2万元。(3)收入总额9000万元中含国债利息收入5万元,向居民企业投资收益10万元(被投资方税率25%),来自于境外甲国的投资收益16万元(已按被投资方税率20%缴纳了所得税)。(4)当年1月向银行借款200万元购建固定资产,借款期限2年。购建的固定资产于当年8月31日完工并交付使用(不考虑该项固定资产折旧),企业支付给银行的年利息费用共计12万元,全部计入了财务费用。2008年1月1日向境内关联企业乙企业发行债券1000万元,按银行利率支付年利息60万元(银行利率6%),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分析的选题报告怎么? 在平时(甚至是年终会计报表所列的数字),两个概念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的企业所得税正式申报时要对会计利润进行相关的纳税调整,有时候,要根据为什么税前会计利润(报表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会存在差异?其差异有几种? 应为会计准则与税法的规定不一样,所以会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纳所得额存在差异,总的来说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这两种差异要根据税法对资产和负责的定义与准则对资产和负责的定义进行比较得出的,也就是说的资产账面价值和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去对比,得出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看一下中级会计实务所得税会计这章,并结合经济法,回有全面的了解。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到你。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和联系 会计利润指的是,会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或者《小企业会计准则》或者《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一整年的经济活动上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活动后得出的企业经营情况。但是税法和会计上对于应该缴纳的所得税的收入额,确认的依据不同。有些会计上认为可以列支的成本费用,在税法上是不可以列支的。这就造成了会计利润和应该缴纳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产生了差异。差异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时间性差,一种是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举个例子,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按照5年折,每年100块。但是税法规定这生产用的机器设备得按照10年进行摊销,所以每年你只能摊销50块。所以应纳税所得额就应该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增加(100-50=50)元。但是等企业折旧提完了,不再计提折旧,但是税法上还要再计提5年,那么应纳税所得额就要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减少(50块)。这就是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比如企业交通违规罚款200元,计入费用。但是税法规定,罚款不可作为企业的费用列支。所以应纳税所得额就应该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增加200。注意这一点,时间性差异最终的纳税额还是一样的。但是永久性差异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不会在以后再调整回来,影响是永久的。总而言之,应纳税所得额和会计利润的关系? 1、计算的区域不同: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而会计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所有的显性成本或者会计成本以后的余额。2、反应的信息不同:会计利润(AccountingProfits)会计利润是指企业所有者在支付除资本以外的所有要素报酬之后剩下的利润。而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一、会计利润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关系是: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二、解释1、会计利润是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的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利润,两者在认定标准上有些区别,所以不一定相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7613839等。需要在企业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才能计算出所得税应税利润(应纳税所得额)2、式中的“纳税调整增加额”主要包括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以及企业已计人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等)。3、式中的“纳税调整减少额”主要包括按税法规定允的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4、所得税法规定几项税前扣除费用的标准列举如下(并非全部):超出部分要调增,未超过的按实际发生额扣除。(1)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2)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有什么区别 税前会计利润也称利润总额,是依据会计的账务处理得出的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根据税法的规定,在企业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对一些项目进行调整后得出的计税依据。在会计上计算利润总额时所有影响损益的损失和费用都能够扣除,而按照税法的规定并非所有影响损益的费用和损失都能够扣除,比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广告费、业务招待费以及在税法中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滞纳金、行政性罚款等都不能在税前扣除。两者要注意区别。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的联系与区别 1、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的联系: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不允许税前列支(纳税调增)金额-当年可弥知补以前年度亏损金额-税法规定免税所得。2、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的区别: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道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并且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内利润总额指企业在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利润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应纳税所得额和会计利润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会百计利润是以会计准则为依据核算收益、费用、利润、资产、负债等;而应纳税所得额是以税法规定为依据换算收益、费用、利度润、资产、负债等;二者核算的目的不同,导致依据的口径不同,由此产生了差异。联系:应纳税所得额是版在会计权利润的基础上加减调整项目得到的。即: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调增项目-调减项目

#会计#税前扣除#税前工资#企业利润#利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