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什么是谱线 多普勒谱线位移

2021-04-23知识9

多普勒效应名词解释 多普勒效应是波源2113和观察5261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受到波的频率与波4102源发出的频率并不相同1653的现象。远方急驶过来的火车鸣笛声变得尖细(即频率变高,波长变短),而离我们而去的火车鸣笛声变得低沉(即频率变低,波长变长),就是多普勒效应的现象,同样现象也发生在私家车鸣响与火车的敲钟声。这一现象最初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42年发现的。荷兰气象学家拜斯·巴洛特在1845年让一队喇叭手站在一辆从荷兰乌德勒支附近疾驶而过的敞篷火车上吹奏,他在站台上测到了音调的改变。多普勒效应从19世纪下半叶起就被天文学家用来测量恒星的视向速度。现已被广泛用来佐证观测天体和人造卫星的运动。扩展资料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具有波动性的光也会出现这种效应,它又被称为多普勒-斐索效应。法国物理学家斐索(1819~1896年)于1848年独立地对来自恒星的波长偏移做了解释,指出了利用这种效应测量恒星相对速度的办法。光波频率的变化使人感觉到是颜色的变化。如果恒星远离我们而去,则光的谱线就向红光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如果恒星朝向我们运动,光的谱线就向紫光方向移动,称为蓝移。参考资料来源:–多普勒效应

谱线红移说明了什么 谱线红移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多普勒效应,从离开我们而去的恒星发出的光线的光谱向红光光谱方向移动。

通过多普勒效应可以测出星体移动的相对速度,但是星体本身发出的光的波长是怎么确定的呢? 用于测定星体移动速度(确切地说,靠多普勒效应测定的是星体的径向速度。横向速度靠位移测定)用的是可见光光谱。可见光的波长都是已知的,不用另外再测定。因为多普勒效应测定的是某条谱线的相对位移。把来自星体的可见光用光谱仪分开成一条光谱带,寻找出其中各种元素的特征谱线,然后与该元素的标准谱线相对比,看星体中该元素谱线在标准谱线的哪一侧及位移的程度,就可以知道星体如何移动,和移动的速度了。用不着准确测定某一条谱线所在的波长。

#多普勒谱线位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