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惕夫反论的内容 1953年里昂惕夫在费城的美国哲学协会上宣读了题为《国内生产与对外贸易:美国资本状况的重新检验》的论文。论文根据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的材料,归纳为50个部门(其中38个部门的产品是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制定了“投入-产出表”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其中的一个结论性统计表如图.在表中,美国出口品所需的资本比进口替代品约少16%,出口品所需劳动比进口替代品约多7~8%。对此,里昂惕夫认为,美国平均每百万美元的出口与国内生产等量的进口替代品相比较,在出口中包含较少的资本和略多的劳动,故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专业化为基础。即美国进行对外贸易目的在于节约其资本而处理过剩的劳动。他指出,过去广泛流行的美国经济的特征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是资本相对有余而劳动相对短缺的看法已被证明是错误的。里昂惕夫的这个结论与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完全相反。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认为,生产要素配置的差异是贸易发生的原因,一国必然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其丰饶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因此里昂惕夫的结论一时轰动西方学术界,称之为“要素稀少性定理中的里昂惕夫反论”。后来,里昂惕夫根据1951年的材料,对1947年的计算结果进行复核和修正,在。
什么是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如题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eckscher–Ohlin model)又称资源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H-O模型.李嘉图 的相对优势模型表明当劳动力是唯一的 生产要素 时,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的差异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 相 对优势.当生产中投入劳动力和资本等多种生产要素时,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将使各国在不同的 商品 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将考察这一命题.瑞典经济学家 赫克歇尔(EL I.Heckscher)和其学生 俄林(Bertil Ohlin)所提出的资源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s Theory),又叫H-O理论、H-O模型,它建立在对现实经济简单化、抽象化的严格模型设定基础上.
国际贸易问题 这个是国际经济学的作业吧 小同学还是自己看看书比较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