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防胀轨,主要工作还是做在事前。
中午1时,正是暑气蒸腾的时候,上海地铁维保公司工务分公司小杜和他的同事,戴着草帽在梅陇基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站场巡检。检查螺栓是否紧固、查看接轨缝隙……一忙就是两个小时,他们在几个轨道间行走10公里,常常晒得满身大汗。
“高温天气,钢轨容易热胀,接口的缝隙就会变小。如果连续三个接口出现瞎缝,即钢轨接头两轨端挤严呈无缝隙的状态,那就要及时报告,进行调整。”小杜说,“夏天我们还增加了测轨温的内容,平常的话,轨温可达40多℃。最高曾达60多℃,到了可以煎鸡蛋的程度。遇到这种异常高温情况,就要多加留心。”
检查螺栓是否紧固、查看接轨缝隙……他们在几个轨道间行走10公里,常常晒得满身大汗。
这只是轨道检查工作的一部分。记者看到,几辆“大黄车”停在基地里。维保工务装备管理部部门主管姚云鹏介绍,它们是钢轨探伤车和轨道检查车。两者各有何作用?他打了个比方,钢轨探伤车进行的是“内科”检查,探测钢轨内部以及表面是否伤损。轨道检查车则负责“外科”,检查钢轨之间的几何形态,确保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在高温天,轨道检查工作就要更加注意。”姚云鹏说,钢轨如果胀起来的话,就会出现扭曲,列车会像过山车一样上下或者左右晃动。一旦轨距过大,列车就有脱轨的风险。
“大黄车”都是夜间出动。在近两个小时里,作业人员要完成80公里轨道的检测。“大黄车”采集到的画面在电脑屏幕上停留时间不长,作业人员紧盯着屏幕,一旦出现需要复核的严重问题,停车立即检查。到了第二天,他们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再分析,将发现的问题分等级,交给维修部门处理。
“大黄车”都是夜间出动。
每条线路的检查频次不尽相同。较新的线路是一年6遍,次新的线路一年8至10遍。较早的线路,如1、2、3、4号线,则是一月一检。“因老线有疲劳周期,达到一定的临界线后问题就会相对多一些。就像人一样,上了岁数就会有各种小毛病。”
应对胀轨,工作主要还是在于事前预防。不过,如果真的发生了怎么办?“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直接换轨,插一段短轨进去。不过在正线上一般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因为在太阳直射的高架线路,设置了伸缩调节器,可有效防止胀轨的发生。”此外,还有一种办法,拿麻袋铺在钢轨上,往麻袋上浇水,以此起到给钢轨降温的作用。“之所以不直接往钢轨上浇水,是因为这样的话,水会很快蒸发掉,而麻袋可以起到储水的作用。”
工作人员检查钢轨探伤车。
除了上述的检查,记者了解到,作业人员还会每天晚上推着小型探伤车,对所有路网的钢轨进行一个月一次的“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