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李清照因不满丈夫赵明诚丢下满城百姓,弃城而走所写的一首讽喻诗。以项羽情愿死也不愿意过江来讽刺赵明诚的贪生怕死。但是,假如项羽真的过了江,就能东山再起,和刘邦对抗吗?
杜牧《题乌江亭》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由诗中可以看出,杜牧的态度是项羽应该回江东,因为江东子弟多才俊,韬光养晦几年,东山再起不是没有可能。
王安石估计是和杜牧的前诗,题有一首《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对项羽的态度与杜牧完全不同。杜牧只以胜败兵家常事来探讨项羽的失败,而王安石才是从民心向背,深刻的分析了项羽的失败原因,也得出结论,即便项羽回了江东,他那种不得民心的行事作风,也不见得会再有江东子弟,愿意为他卖命了。
霸王别姬剧照,乌江自刎前的凄美一幕
其实,现在对项羽如果过了江东,会不会东山再起争论也很多,有人和杜牧观点一致,认为如果项羽忍一时之辱,回了江东再重新组织人马,凭江东人才辈多,人杰地灵之地,再次起来也不可知。
也有人和王安石观点一致,认为项羽不得民心,即便回了江东,跟着项羽在中原征战多年的江东父老,也不一定愿意再为他效命。
对于项羽能否东山再起这一问题,我的观点和王安石一致。因为从《史记.项羽本记》中,我们可以看出,项羽的人格缺陷有很多。不克服那些缺陷,项羽很难取得重大的成功。即便是暂时取得了成功,也很难能保持得住。
首先、我们看《史记.项羽本记》中关于他少年时的记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由以上的记录我们可以看到,项羽性格浮躁,做什么事情都是虎头蛇尾,没有长性。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兵法也只是大略学一下,不肯学精学完。从这些记录,可以看出,他什么都不精通。
为将,兵法不精、为王,学问不精。以不精对天下那么多的精通,失败也就难免了。在为将上,败给了熟谙兵法的韩信,为王上,败给了深谋远虑,虽无学问,但知人善任的刘邦。
其次,我们看《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攻入咸阳后的一段描写:“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这段的意思是说项羽在咸阳城中烧杀抢掠,和强盗行为无异,有游说他的人说关中地方好,可以成霸业,项羽却说富贵了不还乡,就像穿了华丽的衣裳在夜间行走,谁能知道。游说他的人开玩笑说了句楚人沐猴而冠,项羽就把游说他的人给煮了。
通过这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就可以看出项羽至少三个方面重大的性格缺陷。
1、目光短浅,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一句“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一下就暴露了项羽格局的狭小,和为人的浅薄。试想一个取得点成功就满足,并总想四处炫耀的人,怎么能成就大的事业呢?
2、易怒、凶残,好杀戮
上述的记录只是项羽杀戮的一次场景,《史记.项羽本纪》中有多处项羽大怒的记录,亦有几处他杀戮的记录。
一个动辄发怒、杀戮的人,所过之处,势必引起民众的愤怒。项羽最后的自刎乌江,和路遇农夫给他指错路有很大关系。如果他不惹起众怒,而是一个平和亲民的人,估计农夫就不会给他指相反方向的路了。
项羽的烧杀抢掠,加上没有治理的能力,许多由他所封的诸侯也开始反叛他。致使他为平定诸侯叛乱,而终日疲于奔命。
3、自负,不愿接受别人有益的进谏
上文引用的记录中,项羽因别人的进言不合他的心意,就把进言的人活活给煮了,试想,以后谁还敢给他进言,提出有益的忠告。
盲目自大的项羽的用人策略是“用人唯亲”,对坏了他大事的项伯言听计从,而对帮他出主意的范增的话,却处处怀疑。最终气走了唯一对他既忠心又有谋略的范增,这也为他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对于项羽的失败,司马光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太史公曰,也有他自己的评价。“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 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在这段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项羽之前的成功,和他的外貌有很大关系。项羽重瞳,而古人因舜重瞳,于是就对重瞳的人有许多敬畏,以为是舜转世,因此,项羽的重瞳给他带来了不少人气。
在上述的太史公曰中,司马迁既对项羽做出了肯定,也为他的失败总结了原因。
肯定方面:1、三年时间,从一个没什么势力的人,崛起为率领诸侯灭秦的人。并自封为霸王,成就了霸业,虽然没有把霸业支撑到最后,但也建成了古来未有的业绩。
对他失败的总结:1、把当初自己立起来的义帝杀死,违背了天下人的心意。因为项羽当初起兵,就是以楚王的名义昭告天下的,杀死了楚王,就相当于砍断了自己的旗帜。
2、王候反叛,他不从根本上找原因,而是自恃武力,四处征伐,既削弱了自己,又四面树敌。
3、战败不知道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以上是太史公司马迁从他的眼光为项羽总结的失败原因。而两千多年后,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再来看项羽,就会发现,他性格的缺陷,才是导致他这一系列问题和最终失败的罪魁。
不愿意沉下心用心学习、没有时代的眼光(在天下分裂许久,应该统一的时候,还逆势而为,大封诸候,以至后来诸候反叛,给自己添出麻烦不断)、暴躁易怒、凶残、自负、不虚心纳谏,在最危机的关头,分不清事情的主次。
说到这点,不得不提到侠骨柔情似的霸王别姬。从一个女人用爱情的眼光来看,霸王别姬可谓是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了。美人、铁骨、侠义、柔情……几乎哪一点都能击中女人心中那根浪漫的琴弦。但实际呢?
霸王项羽在危急关头,不顾数十万将士的安危性命,不研究当前的战争态势,不寻找带大兵突围的方法,却一心只系在了儿女私情!
做为一个普通男人,一心系儿女私情没有问题,但作为率一方土地,领几十万将士的霸王,却把私情放在首位,就不应该了。作为一个首领,他要为他的将士、他的民众负责,而不只是为一个美人的生死负责。
从以上的论述可知,项羽的失败不是偶然一次战役的失败,而是他人格上的必然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