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用反切法给字注音 是用两个常用字来反切 那常用字的读音怎么来的 汉代以前,多采用同音字注音法,即,×,读曰×;或“读如”、“读若”。此三种“读×”即古代注音、释义用语。例如,《仪礼·乡饮酒礼》“公升如宾。汉 郑玄 注:“如,读。
有谁知道汉字的切音法是怎么回事? 2113 1、切音法是怎么回事?切音5261,又叫反切,汉字一种传统的注音方法。据说是4102东汉时梵文随1653佛经传入中国而带进来的。其法是用第一个字的声母与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拼合成一个字的读音,称某某切或某某反。(例:冬,都宗切<;或都宗反>;。即用“都”的声母d和“宗”的韵母ong第一声,拼合出dong第一声的关于“冬”的读音。2、它有什么好处和不足?三国以前,有些难读的字,采用“读若某”的直音法,如“侜读若舟”(侜的读音和舟相似)。但有时前后两个字人们都不认识,如“窡读若叕”,那跟没注音一样。若用反切法:“窡,直浊切”(直的声母zh和浊的韵母uo相拼)可以知道窡读zhuo第二声,这就是好处。不足的是这种方法不甚严密,拼法也不易掌握,有时也不大找得到完全恰当的两个字来进行反切。而且会反切的人必须已能认读许多汉字,否则,如果用来反切的字也不知读音,哪如何能拼出来呢。3、有的字怎么感觉切音不对?比如祯(zhen)怎么是陟(zhi)盈(ying)切?(zh)是对的,但后面怎么会是(ing)?那切出来不成了(zhing)?古音和今音已有不少变化,如《广韵》:“见,古甸切。反切后的音不是今天的jian而是gian,又如“上,时亮切”,反切出来的读音是shiang。
举例说明传统音韵学是怎样用反切法来注音的? 汉语本来的注音方式是读如某字(直音法),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其声明学为汉语引入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另据考证,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