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故事 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故事

2021-04-09知识1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整个唐朝的北方遭受战火涂炭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43133,两京相继失守,百姓流离失所,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到了公元762年,唐朝政府军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河南,随即挺进黄河以北。公元763年,安史叛军的首领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自杀,手下将领纷纷投降,安史叛军的老巢河北归复了中央,自此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社会的疮痍终于有望平复,漂泊的百姓终于可以回家。而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扩展资料作品鉴赏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

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一个故事。要200字以上 唐朝大诗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2633663人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一生历尽坎坷,尝尽人间冷暖。他所写的诗,自古以来就有“诗史”的美誉。让时光倒流,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看看吧。公元755年至763年间,爆发了一场叛乱—“安史之乱”。这场战乱导致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背井离乡,苦不堪言。当“安史之乱”发生时,杜甫刚刚走上仕途,在他还没来得及在官场上站稳脚跟,即被抛入流离的生活。公元759年,他丢弃了官职,带着家眷,西向秦州、同谷,过剑门到了成都。他每天都在盼望叛乱能早日结束,国家能安定下来,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在他漂泊到剑门之外第五个年头,也就是公元763年,杜甫终于听到了好消息:郭子仪带领的官军已经收复了蓟北,这场战乱快要平息了!杜甫欣喜若狂!他的眼泪夺眶而出,沾湿了衣裳。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妻子、儿女,他们也和杜甫一样高兴:妻子一边抹着泪,一边收拾东西;儿女们拍着手,唱起了歌,他们围绕在杜甫身边,一个劲地问:“爸爸,爸爸,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家了?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啊?是啊,该回家了!杜甫已经52岁了,流落到梓州已有5年,他无时不在思念家乡,想要叶落归根,现在终于可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 唐代宗广德元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蓟北是安石叛乱分子的老巢,恢复了该国北部,标志着安士叛乱分子的崩溃,以及破碎山河的重新统一。对于一直忙着回到家乡多年的诗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写下他的眼泪来反映他的悲伤和喜悦的感觉。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更生动地表达出来。带着欢乐的泪水,我回顾那些经历过困难的老太太。他们的旧云已经散去,他们沉浸在欢乐中。亲人的快乐是诗人最大的安慰。他很高兴他疯了。收集诗歌书籍,再也无心伏案读书。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