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家家户户搬进新居、人均收入突破万元……这个“黑书记”不一般

2020-07-26新闻8

2009年的拉马古社区

丽江古城区拉马古社区,是省级贫困村,也是古城区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5个小组全部未通公路,2个小组未通电,刀耕火种还是这里主要的生产方式,村民的农田里种植的是一些自给自足的玉米、土豆粮食作物,能经常吃上一顿肉的人家在村里已经算是富足的了。而现在,拉马古社区村民搬迁入住新居,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这些变化,都离不开这位“黑书记”和永胜。

和永胜

说起和永胜,在以前他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有一头浓密乌黑的头发。但自2009年6月当选为拉马古社区党支部书记后,31岁的纳西汉子在岁月的“打磨”中和为村民脱贫致富奔走的路上,渐渐变成了皮肤黝黑,头发稀疏的“黑书记”。

不辞辛劳,带领群众走出深山搬进新居

拉马古社区下辖拉马古、妹罗、鲁准罗、阿念果、怒宏伟5个居民小组,其中鲁准罗老村地处深山,各方面条件十分恶劣,地质灾害严重,交通极其不便,饮用水安全令人担忧。2015年鲁准罗居民小组被列为古城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试点,陆续实施搬迁群众住房、村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担任拉马古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和永胜,也肩负着鲁准罗村易地搬迁工作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任。

和永胜带着扶贫工作队员深入偏远村组开展工作

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拉马古社区村民居住分散,在原来的地方住习惯的村民,并不愿意搬到新的安置点。为了让村民能够摆脱贫困,他不辞辛苦在深山间走村串户,向村民讲解安置点的情况。鲁准罗村54户195人搬出了大山住进了新家,和永胜却没有时间入住新房,一直借住在亲戚家。

“精力真像一头牛”是老百姓对他工作的评价,经常入户走访,日晒雨淋,让和永胜的脸更黑了,头发在常年高强度工作中日渐稀疏。但他的笑容却越来越多了,因为拉马古社区5个村小组都通了电、修了水泥路、有了各自拿得出手的产业,鲁准罗小组集中搬迁到了连城里人都羡慕的新村庄。现在的鲁准罗村,一排排新房掩映在绿树之中,一片片“致富田”生机盎然,水泥路铺到了群众家门口。144户群众不用再考虑怎么吃饱穿暖,而是把心思都用在了怎么发展增收致富上。

现在的拉马古社区鲁准罗村

带头发展 以身作则

“有些老百姓就是搬上来了,但是在以前他们都只会种玉米、白芸豆、土豆这些粮食。其他可以发展的经济作物他们也不会种,所以通过我们党支部 +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老百姓不愿意种、不敢种的东西由我们带头引进,把这方面种好、做好,然后不愿意的也跟着我们就慢慢的种起来了。我先试试,成了老百姓就会跟着干,败了也只是我亏。”这就是和永胜的工作秘诀。发展产业,他先后养猪、养牛、种核桃、种青梅、种魔芋、种青刺果、种重楼,把能试的都试了个遍,很多群众通过跟着他干实现了脱贫致富。

搬迁到新居的和志芬大姐一家,这几年在村干部党员带动下,2014年摘掉了建档立卡户的帽子,现在她家每年的收入达五万多元。“之前没搬上来的时候,在老鲁准罗村那里老人在家里种点核桃、酸梅,再种一些玉米,搬上来房子建好以后,在政府的帮忙下养了些鸡 ,挂联单位给了羊,收入大概有四五万元。”

“我们不能一直靠政府帮扶,必须自己搞好产业”,刚带领群众实现脱贫的和永胜又把眼光放到了致富奔小康上。没有资金,他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和农业企业进村,流转土地100余亩,发展藜麦、高山生态蔬菜、花卉种植,让群众通过土地租金、就近就业增加收入。没有经验,他先行先试,利用拉马古社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引导群众在种养殖业上做文章,发展种植核桃3500亩,养殖牛150头、山羊3000只、生态鸡4000只,种养殖总收入超过1000万元,仅这一项村民人均毛收入就达2万元。

没有技术,他积极对接部门、街道、企业搭桥联系岗位,引导村内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学习技术、积累经验,2019年实现外出就业116人、就近务工155人。2019年,拉马古社区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4493.45元,最低的农户人均纯收入也提高到了7350元。

信息来源:丽江热线

#扶贫#就业#新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