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021-04-08知识4

读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画出三圈环流并添画箭头表 小题1:略小题2: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小题3:冬 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以南(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试题分析:小题1:近地面风向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并结合0°附近为赤道低压带;30°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60°附近为副极地低压带;90°附近为极地高压带分布,画出风向即可。小题2:图示A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压带;B位于30°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C位于60°附近为副极地低压带,D位于极地附近为极地高压带。小题3:图示赤道低压带完全分布于赤道以南,故判断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南移,故判断为北半球冬季;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基本分布规律和移动规律,并可结合气压带风带的特征和对气候类型的影响设计试题。

去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郭威教学设计|课题名称|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姓名|郭威|工作单位|物探四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46432分校|学科年级|高一|教材版本|湘教版|一、教学目标设计|1.以热力环流过程为基础,体会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区分热力原因和动力原因对气压带形成的影响|3.掌握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形成的过程和分布|二、教学重难点|三圈环流状况的成因|三、学情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良好|2.与其他学科衔接能力较差|3.发散思维能力不够强大|四、教学内容分析|1.前提:熟练掌握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将范围扩大到整个地球|3.提出假设:地球不自转和地表光滑|4.由假设的一圈环流发展为实际的三圈环流|五、教学方法设计|1.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理解原理|2.由理想状态逐步过渡到实际情况|3.举例说明大气环流对生活的的影响|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热力环流的原理|绘制热力环流模式图|熟悉原理|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光滑|判断环流情况|掌握实质|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填写气压带与风带|理解过程。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世界气抄候类型分布图如下:气候分类是袭将全bai球气候按某种标准划分du为若干类型的过程zhi。属同一类型的气dao候,其气候要素均符合同一规定的范围。世界气候分类应从发生学的观点出发,综合考虑气候形成的诸因子。同时也应从生产实践观点出发,采取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密切相关的要素来进行分类。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名称应以气候条件本身来确定。扩展资料定义气候分类是将全球气候按某种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型的过程。属同一类型的气候,其气候要素均符合同一规定的范围。气候分类方案因目的或学科而又不同的划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①理论分类法(亦称成因分类法)。其着眼点是根据形成气候的因子来划分,如以气团为基础的阿里索夫(苏联学者)法。②实验分类法(亦称经验分类法),如以植物分布为基础的柯本分布法,有以低利为基础的纬度分类法和以水分平衡(指降水量、蒸发量与渗流量三者平衡)为基础的水分分类法。全球气候基本类型可分由赤道多雨气候(又称热带雨林气候)、信风湿润气候(又称副热带湿润气候或温带湿润气候)、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副极地大陆气候和冰原气候等。参考资料来源:—全球气候发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