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同宗两兄弟,一个灭汉,一个救汉,最终哥死弟胜,汉人政权被灭亡

2020-07-26新闻12

#新作者扶植计划 第二期#

崖山战役是一场对于中国影响极大的战争,有很多网友提及这场战役都痛心地说,崖山之后国之不存。而有专家分析,其实宋元对战,包括崖山战役,实际上是同族两兄弟,张世杰和张弘范之间的交手。

而经崖山一战后,宋王朝彻底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元朝时期。

张世杰是汉族人,但出生在金国,金国被蒙古覆灭后就投奔了张柔,后不幸因获罪逃至南宋。到了南宋后,虽然毫无根基,好在才华满腹,后因屡获战功,得到了重用。和文天祥、陆秀夫并称为宋末三杰。

而张弘范和张世杰是同宗兄弟,张世杰所投奔的张柔就是其父。张弘范是汉族人,但却是生活在蒙古统治时期的汉族人,自父亲起,就为蒙古效力,骨子里已经将自己当成了蒙古人。他战功显著,也很得忽必烈的信任,被任命为蒙古汉军都元帅。

曾有人反对张弘范领导元军,连张弘范自己也多有推辞之意。但是忽必烈的意思很坚决,还夸了张弘范一族从张弘范的父亲张柔开始就一直对蒙古忠心耿耿,最后赐了一套剑甲给张弘范。

崖山战役,张弘范是蒙古军的统帅,在其带领下蒙古军大获全胜,彻底粉碎了南宋最后一丝复国希望。战后,张弘范意气风发地在山崖上刻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明朝时候,心学奠基者陈献章特意在这句话前,加了一个“宋”字,借此讽刺其乱臣贼子一般的行径。

早在元军即将兵至临安城下时,南宋王朝大厦将倾,张世杰和文天祥都是想要背水一战。可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与元军大战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虽然这样可以保全自己心中的气节,但是结局只会是全军覆没,那就一点复国希望都没有了。

这一提议被否决了,后来张世杰又劝皇帝和太后逃至南边的海上,以避元军,为宋王朝留得一线生机。这一提议依然遭到了反对,有大臣称,不如占据一城,偏安一隅,休养生息,待时机成熟后再谋大事。

就在几番争论中,蒙古的铁蹄打了过来。仓皇中,张世杰和陆秀夫只能带着两个儿皇帝“宋端宗赵昰、宋末帝赵昺”逃走,按照自己的计划边打边退,一路南下,最终到了崖山。而他的同宗弟弟作为蒙古军统帅,也追击到崖山。

身为同族,张弘范一开始还是想劝降张世杰,并且派张世杰的外甥去游说张世杰,但被无情拒绝,张世杰是铁了心要与南宋共存亡。

张世杰的英雄气节可歌可泣,但指挥作战能力比张弘范还是有所差距,因为他的部署失误,崖山两头出海口被元军把持,宋军被元军包了饺子,最后在两面夹击下溃不成军。眼看大势已去,张世杰本想着带着幼主宋末帝逃走,但被陆秀拒绝。

陆秀夫深知已无力回天,便先是将自己妻女推下海,然后给小皇帝穿上龙袍,背着小皇帝投海自尽了。

听说宋少帝已经身亡,张世杰也无心再战,将士们劝张世杰先上岸,张世杰摇头拒绝悲悸道:亡了一君又立一君,现在又亡,我对赵氏能做的都做了,我活着是想再立新主从头再来,但事已至此,都是天意。随后张世杰随风浪溺死在海中。

其实一开始宋军还是有望翻盘的,整体来看,元军一共才两万兵马,还分道进行南征。张弘范作为先锋,也就是说实际上在张弘范手中的兵马还不到两万。而南宋那边,有足足二十万人,可惜这里面有一部分都是毫无战斗力的兵将家属和行政官员。

这其实对于用兵来说是很不利的,因为行军的速度会变慢许多。但是,如果不将这些人一起带着逃亡,士兵们自然不会同意,也怕由此引起军心不定,甚至是哗变就更糟糕了。所以,这实在是无奈之举。

再加上,张世杰的决策还是有失误的地方。当时有人提议抢先占领海湾,以便最后有一条向西后撤的生路。张世杰听后大为生气,认为这是士兵畏惧元军,想要潜逃。于是,用大火自毁行宫,逼得全部的人都只能决一死战。

张世杰此举属于活生生地将自己的生路给断绝了,放弃了出海口,又没有准备足够的水资源。没有水的士兵怎么可能打得好仗呢,张弘范就是趁着南宋士兵虚弱又疲惫的时候,大举进攻,一次拿下张世杰七艘战船。

但如同文天祥写就的《过零丁洋》一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世杰的赤胆忠心,也永远被记载了历史的丰碑上。而和他同族的张弘范则受尽后人的辱骂,谴责他是无耻之徒,身上的血都是白流了。

张弘范年仅四十出头就病死,孙子一辈在争权夺位上站错了队,五个孙子及其族亲全部处死。有网友说这也许就是报应,张弘范自己深受忽必烈信任,为元朝立下奇功,后辈却被元朝皇室灭了族。

但在现在看来,不过是各谋其政,各为其主罢了。

#楚汉#元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