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街上,数据共享,街摊管理转型升级;养老院里,智能监测,精准照料,老人们安享晚年……说起大数据应用带来的身边变化,不少贵州贵阳市民感慨:“原来,大数据还能这么用!”
小街不长,400多米,96个档口,哪怕淡季,一天客流量也不下8万。生意红火的二七路小吃街,如今秩序井然。
“过去的二七路,摊位多、规模小、油烟浓、环境差,监管也难。”一直在二七路经营的摊主甘小慧,目睹了小吃街的旧貌换新颜。
因路面摊位情况复杂,当地对二七路的治理没少花心思,但一直未能从根上解决卫生和污染问题。2019年3月,贵阳市南明区将二七路小吃街列为食品摊贩规范化管理试点。依托大数据,南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其纳入“智慧共治·社会共享”平台,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环境卫生。
走进小吃街,各家统一招牌的侧面,都贴着一个二维码,这是摊贩的“身份证”。“用手机扫一扫,通过小程序,每家的经营资质、健康证等都能查到。”南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科副科长郭雷介绍,小吃街管理方每天随机抽检,社区不定期巡查,监管方则随机拍照,这些都会形成记录,上传至平台系统,各方共享数据。
“如今环境变好了,游客更多了。”甘小慧说,现在小吃街上有好几块数字屏,显示着各家摊位的积分排名,“小吃街管理更精准了,我们经营也要更加精心,想要顾客多,得下真功夫。”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在贵阳市观山湖区养老服务中心,走进大门,远远就听见歌声。“这是到了练歌时间啦,合唱团、读书会、电影会、手工课……叔叔阿姨们的日程可充实了!”服务中心养老业务副院长杨蕃佳说。
“活动多,不怕累着吗?”“白天夜里,有个啥不舒服,孩子们总能及时出现。”84岁的杜光华2014年入住养老服务中心,老人口中的“孩子们”,指的是中心的工作人员。
2017年起,观山湖区养老服务中心借助大数据技术探索“智慧养老”。“我们给老人配了电子手环、睡眠监测器等,用智能设备实时监测老人的活动轨迹,还能捕捉心率、睡眠等数据,有助于慢性病管理。”杨蕃佳介绍,比如说老人起夜,5分钟内没回到床上,后台就会接到警报,护工就赶过去查房。
为提高管理效率,养老服务中心的智能管理平台专设护工、老人、院长、子女等端口,在手机上下载APP,就能从不同层面实时掌握服务中心里的情况。“有位有认知障碍的老人,有一天突然走出了服务中心。护工借助APP,通过手环收集的活动轨迹,很快查到了具体位置。”杨蕃佳说。
目前,贵阳多地利用大数据搭建智能养老云平台,提供智能居家、健康检测、上门看护等服务,实现居家养老“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帮扶”。
“之前儿女们还打算雇保姆,如今就用不着这么麻烦了。智能服务让人安心,安度晚年让人省心。”杜光华说着,转身走向合唱团,步子轻盈又稳健。
原刊于《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26日 第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