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黄埔古港的这副对联怎么读? 凤浦楼黄埔古港

2020-07-26知识10

黄埔古港的这副对联怎么读? (本文-繁体字)上联:四海云墙临凤浦;下联:五洲商旅滙神州。横批:古港遗风。(今文-简体字)上联:四海云墙临凤浦;下联:五洲商旅汇神州。横批:古港遗风。黄埔古港地铁怎么去 公交线路:地铁5号线→地铁4号线→229路,全程约19.8公里1、从zd广州火车站乘坐地铁5号线,经过12站,到达车陂南站2、乘坐地铁4号线,经过1站,到达万胜围站3、步行约300米,到达黄埔技内工学校站4、乘坐229路,经过3站,到达琶洲石基村总站(黄埔古港)站(也可乘坐旅游公交3线)5、步行约290米,到达黄埔古港古村历容史文.0广州的黄埔古港怎么样? 以前的话还是不错的(5-6年前),那时候去的人不多,去吃艇仔粥什么的价格很实惠,6块一碗粥,料很多,4块钱一碟青菜,2-30块吃得很饱了,吃饱了还可以去码头边坐船,给1块钱就行,以前是船家用竹竿撑船,很有意思,过了对岸就是村民的农地还有农家乐什么的,喜欢的话可以去买点青菜水果回家,整个地方很安静,现在开发的太厉害了,吃东西价钱涨了2倍,出品还差,河对岸也不让过去了,竹竿小船换成大船,没有那个味道,以前的老巷子建筑全部变成商店,人很多很吵,反正好久没去了,没什么意思广州黄埔区的黄埔古港 遐迩闻名的黄埔港,那“黄埔”之名,从何处移来?青年人恐怕知之不多。那个地方曾是历史上著名的侨乡,它就是海珠区新滘镇的黄埔村。黄埔村原名凤浦,传说中曾有凤凰飞来海滨寻食、洗澡,后人便称之为凤浦(江边泥滩称浦)。凤浦包括如今的黄埔村及石基村一部分,早于宋代便形成村落。明代,广州外港扶胥镇逐渐淤积,不宜泊船其对岸琵琶洲(今琶洲)建起的琶洲塔可作导航,因此琶洲东南的凤浦便成了外国商船理想的停泊点。那时村中的南北门各有碑石一方,一书“凤浦”,一书“凰洲”。外国商船云集,水手来往频繁,竟讹称为凰浦,后因同音更写成“黄埔”(有一说云创村人多姓黄,故称黄埔,但据笔者到黄埔村调查,该村黄姓并非大姓,老人回忆以前姓黄也并不多)。清代,官方也称这里为黄埔,康熙年间开海禁后,粤海关在此设立“黄埔挂号台”,指定外国商船下锚于此,装卸货物与交税。此地与十三行有驳船直航,所以近“挂号台”的海傍街十分繁华。这里的居民与海外也来往密切,成了侨乡。至今犹存的刻有英文的石碑,说明当年此处不少外国人居住;还有劝谕居民提防人贩子拐带人口到海外的的清代碑文,也是当年这里居民出洋的见证之一。旅外华侨关心桑梓,回乡建了不少。黄埔古港的神仙有什么 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广州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尤其是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以来,广州成为鼎盛时期的清帝国对外贸易的唯一商埠,更是世界财富的汇集地。而黄埔古港恰恰是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一环的最佳见证。全国叫“黄埔”的地方很多,上海有一条黄埔江,广州一市就有好几个地方叫“黄埔”。据说,之所以“黄埔”这个名字随处可见,却是因为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黄埔”盛名所致。位于今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的黄埔,并不是一开始就叫“黄埔”的。它最早的名字叫“凤浦”。传说是古代有一对凤凰飞临此滨水之地,带来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由此得名。但后来这里成为了港口,迎来世界五大洲四大洋的外国商船,声名远播。可是外国人多读不出“凤浦”二字,而多误读为“黄埔”,久而久之,“黄埔村”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黄埔古港的古港历史 黄埔古港位于今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琶洲街石基村。从西边公路入村。一座高耸的金碧辉煌的现代牌坊迎面矗立。上刻“凰洲”两个大字。村之南边紧靠珠江支流也有一座刻有“凤浦”二字的彩牌坊。原来传说古时有一对凤凰飞临此地,从此就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该村地处一小岛.水边地区叫“浦”.水中的陆地日“洲”,所以取村名为“凰洲”或“凤浦”,后演变成为“黄埔”之名。因仿古船瑞典“哥德堡号”来访而重建。“哥德堡”号商船由瑞典东印度公司于1783年建造,曾经三次抵达广州,航行海上丝绸之路。1745年9月12日“哥德堡”号装载着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货物,踏上第三次中国之行返程时,遭遇暴风雨袭击,不幸沉没在哥德堡港入口处,相传当时从沉没的“哥德堡”号船上打捞出来的货物除去船的损失以及打捞工程的费用还能有利润,因此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更为繁荣。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明清以后,黄埔村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据《黄埔港史》记载,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80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共计5107。我和朋友打算去广州黄埔古港玩,不知暑假去好不好玩?主要有什么看的呢?交通方便吗?有什么特色?黄埔古港是个集展示、传播、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型景区,暑假。

#黄埔#地铁#海上丝绸之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