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有哪些发展前景较好的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的发展

2020-07-26知识8

独立学院里好的二本有发展前途么? 当然有!很大!关键在于如何运用资源!学校的资源尤为重要!(一年前那纯属扯淡!如何解析独立学院未来发展方向? 独立学院的确是特殊时代的中国特色办学模式,是过渡状态,起了很多好的效果,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关于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早在2008年下发的教育部“26号令”明确独立学院将面临6条出路:第一、以独立学院的形式继续办学,第二、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第三、转设公办本科院校,第四、“回归”申办普通高校,第五、并入其他民办高校,第六、被终止办学资格。目前来看,独立学院大多选择了第一和第二种方式。走第一条路的独立学院目前还有248所,当然还会有独立学院会转设,就在2020年3月18日,教育部刚刚公示两所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本科院校,公示至2020年4月2日,该不会有什么意外,公示结束后,数字将发生进一步变化。走第二条路力度最大的是湖北和东北地区,湖北已经有14所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本科院校,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转设的民办本科武汉学院,已经纳入一本招生,而黑龙江已经有8所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本科,仅剩一所独立学院,独立学院也成了中国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的“孵化器”,已经有64所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本科院校。走第三条路的院校还较少,目前只有4所,能转为公办院校,对高校而言是理想状态。后三种是不是出现过,还有争议。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独立学院的发展历程 2003年,以教育部发布《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简称8号文件)为标志,中国独立学院开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向自主办学机构过渡。表现在:1.对独立学院的性质有了明确的认定教育部“8号文件”第一次提出了“独立学院”的概念,并在其第一条就开宗明义指出:“本文所称独立学院,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一些普通本科高校按公办机制和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分校’或其它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不属于此范畴。尽管所谓“新机制、新模式”仍然语焉不详,按公办机制举办的类似机构,因此其所指仍然十分清楚。具体讲,“独立学院”有三大特征:一是实行新的机制办学。独立学院从本质上是公有民资的普通本科高校,其投入主要由合作方承担或者以公有民资机制共同筹措,收费标准也按照国家关于民办高校招生收费的相关政策制定。二是实行新的办学模式。在办学和管理上首次提出“五个独立”,即独立学院校本部相对独立、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颁发证书、有独立的校园、实行独立的财务核算,从而赋予了独立学院确切的内涵。三是实行新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申请者和合作。

#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大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