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英雄大禹
兴于西羌,生于石纽,葬于会稽,
一生功业遗泽万世。
汶川的大禹华诞庆典,
绍兴的大禹祭典,
一个在长江头,一个在长江尾,
遥相呼应,妙成佳话。
今天开始,
为期3天的大禹华诞庆典活动
在汶川县举行!
01
大禹文化研究座谈会
今日,绍兴市鉴湖协会专家、省州大禹研究专家学者、与汶川大禹研究者们齐聚一堂,对汶川古羌文化、大禹文化进行走访与探讨。
上午学者专家们先后游览了汶川东门寨、古羌藏宝洞,在古韵羌山中感受羌族文化、羌族魅力。
亲自走访后,各位学者专家们无不感叹汶川羌寨之美、羌民之淳朴,同时,也对神秘的古羌文化表示崇敬与喜爱。
下午,大家还一起参观了汶川县博物馆,并在此举行了“汶川-绍兴大禹文化交流座谈会”,就两地建立大禹文化交流机制、禹迹图编制、开展大禹文化挖掘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为庆典活动的重要一环,本次座谈会不仅促进了浙汶两地东西结合、守望相助的局面,还对大禹文化、大禹精神进行交流探讨。
禹生西羌、归隐会稽,华夏圣祖大禹的足迹,从汶川到绍兴,将两地紧紧联系在一起,大禹公而忘私、坚韧不拔、九州一家的精神铸就了两地交流合作、增进友谊、共同发展的桥梁,是绍汶两地大禹文化交流合作的灵魂与核心。
在绍兴,守禹陵、奉禹祀活动数千年传承不断,在汶川,大禹祭祀活动、华诞庆典年年热闹无比。有着共祭大禹的文化渊源,两地守望相助、携手共进,既有益于推动汶川文旅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更有助于持续擦亮汶川“全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
除了与绍兴携手弘扬大禹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外,纵观古今汶川与浙江一直都有着密切的互动与深厚的友谊。
鸦片战争爆发时,阿坝州汶川的2000多名羌藏虎头兵,远赴浙江抗击英军,终将一腔热血与忠魂留在了浙江,将2000个战士的辫子带回汶川三江葬于“辫子坟”。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浙江及全国人民的帮助下,汶川重获新生,这段历史是浙江与汶川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真实写照。
2018年在浙江援川工作组的牵线联系下,浙江保亿集团与汶川索桥村结对帮扶,出资出智,深入推进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因东西部扶贫协作,汶川与义乌携手“结缘”,今年6月28日,由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汶川县川青甘高原物流产业园合作打造的四川省首家“义乌馆”——汶川义乌馆盛大开业。
▲汶川义乌馆
如今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浙江切实落实东西扶贫举措,向汶川送来了人力、物力、智力等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浙江与汶川团结互助、复兴中华的光辉一笔。
此次大禹文化研究的座谈会以两地深厚友谊为背景,对“禹迹图编制”、建设大禹脉络、推进大禹文化研究、树立大禹源头文化品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增进两地友谊,共促两地擦亮“大禹”文化招牌!
02
汶川“大禹故里”
自古以来,大禹就是华夏儿女一直遵奉和祭祀的祖先。大禹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勇于探索、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九州一家、共同发展的民族团结和谐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大禹宝贵的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信仰之中,持续激励着汶川儿女继往开来奋发有为。四川省大禹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谭继和先生评价大禹为“四川第一个历史名人”,是“华夏儿女理想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睿圣哲人”。
作为大禹故里,汶川从“特大地震震中”到“天府旅游名县”的蜕变过程,也是挖掘和践行大禹精神的过程。在震后重建过程中,汶川在国家制度优势的强大支撑下,坚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了更加注重环境友好型的经济社会深度转型。
因地制宜推动“南林北果”生态产业建设,将川西文化、羌族文化、大禹文化与旅游发展结合,汶川构建了亲近自然、文旅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布局。
“大禹故里·熊猫家园·康养汶川”的文化旅游品牌,既保留了民俗风情的特色魅力,弘扬了共鸣强烈的民族精神,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管在汶川,还是在浙江,
大禹精神就如同一束阳光照射着我们,
对大禹文化的探索与传承,
是我们每一个大禹后代的责任!
明日,
大禹华诞庆典活动将于绵虒盛大开幕,
大禹故里,康养汶川,
邀请你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