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庄子人与自然之我的思考 庄子读书笔记

2020-07-26知识8

庄子思想对于我们现代有什么启示? 庄子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庄子关于“天道自然”的哲学思考,以充满智慧的眼光、沉着深思的理性和超越时空的洞察力,对宇宙的奥秘及其自然内在的规律有着深刻而独到的感悟与理解,其极具穿透力的思想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交给我们现代企业管理九大手段:1.要减少纷争、运用庄子式冲突管理2.要减少每个人所受之压抑,在尊重每个人的不同状况与诉求的基础上,促进个人潜力充分发挥3.领导者不要过分追名逐利,并且更多以服务者姿态出现,而非对部下施以过多强迫和管束;4.尽可能减少员工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去掉不必要的活动和行为,尽可能使之轻松自在,从而节约人的体力和智力,并增加其满意度;5.鼓励和宽容人的潜力的充分发挥,激发人内在的成就动机和道德动机等,而非过分依赖外在奖惩,使人能够比较不在乎成败得失,而能充分发挥自己力量;6.以各种手段促进和保持成员之间的和谐、融洽、互相尊重,避免互相破坏;7.加强道德修养方面的知识管理,提高全员的修养,尤其是将与其他8种手段相关的知识在全员中普及,并使员工在需要这些知识时可以迅速获得,并经常能不自觉地接触到这类知识。这些知识可以以理论、最佳实践等形式体现。8.对于自认为不好的行为可以指出来,但不。庄子读书笔记1《庄子》是讨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论着。我觉得庄子想说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不要老从一面看问题。自以为是也是一种极端,以一技之长为耀也是极端。。如何理解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 这里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句话:“…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比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于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译成现代文:“…天地万物与我同生于无,都合为一体。既然合为一体了,那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呢?既然已经说合为一体了,那还能说没有要说的吗?万物一体加上所说的话便成了二。二加一就成了三。照这样算下去,再好的计算家都算不出发展下去的数字,何况普通人呢?从无到有,已经产生了三种名物了,又何必从有到有呢?别再推算下去了,就这样顺其自然罢了。这是对老子的“道”的一种思想延伸的解读。说明了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从事物的“无”(事物的命名)到事物的“有”(客观存在)二者合一为事物的实体。这种实体的无限延伸,我们就叫做顺其自然。事物由对立,转变为统一,完成了事物质的转变,这种转变是质的转变,由质变,发展成无限的量变,这实际是解释,由质变发展成量变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辨证法理论。庄子所说万物合一是什么意思求解答 作为中国古老的哲学命题,是中国人对人天关系普遍联系整体观念的哲学凝炼,其核心是强调“天道”和“人道”相通,“自然”和“人为”相通、相类、相统一.中国古人的基本思想还是相通的,他们的基本态度都是天人合一.天人合则万世太平,不合则天下大乱.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哲学、秩序、伦理思想的主流.\"天人合一\"也许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子系统都无法超越的世界观.因为它消解了语言、概念、逻辑,又允许子系统运用他们天人合一”强调的是天道与人道、自然和人为的息息相通、和谐统一.《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政治哲学著作,是中国远古社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易经》包含着中国最古老的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周易》开始提出“易,会天道,人道也”的思想.《易·系辞上》说“与天地相似,故不违”,《四库全书》的编者纪晓岚说“《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战国时期的子思、孟子首先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孟子提出“尽心知性知天”.“上下与天地同流”.他们认为,人与天相通,人的秉性天赋,尽心知性就能够知天,达到“上与天地同流”.后来的哲学家庄子则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与人一也.”达到“畸于人而侔于天”的境界.他认为人与天本来就是合一。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关系? 中国环境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主流。中国儒家提出“天人合一”,人事必须顺应天意,要将天之法则转化为人之准则。如何理解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说:\"万物皆备与我”。管子说“法天\"、“用道”的天人统一思想,即遵循和运用天地自然的客观规律,如《形势》篇说的:“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是一样的道理。可见,顺从自然规律和违背自然规律,其效果截然不同。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搞生态恢复?因为人类已经违背自然规律而明显尝到了苦果,所以才反省。马克思指出:“人是类的存在物。这不仅是说,人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把类一一既把自己本身的类,也把其它物的类一一当作自己的对象”。“道生一\"作为宇宙衍化的第一步,是从无形质向有形质的过渡,可称为是气化阶段的第一期。“一生二\"是宇宙演化的第二步,可称为气化阶段的第二期。“二生三\"由阴阳和合和天地和合,从而产生万物,这即是《老子》说的“三生万物\",是宇宙演化的第三步,可称作物化阶段。关于宇宙的衍化过程,解释得最明确的是《庄子.天地》篇:“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流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老子。对于庄子,你是如何评价的? 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性人物,对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他既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又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家,还是一个知名的辩者,他在多个方面影响着我们。但庄子对中国传统文化最深远的影响在于,他确立了一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处世哲学。庄子生活的战国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最为无道的时期之一,战乱频仍,兵荒马乱,要在那样一个乱世中生存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庄子自始至终思考的是如何在乱世中安顿身心的问题。他说:“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这是庄子面对无道的社会唱出的一曲心灵悲歌,同时也点出了庄子思考的核心,即“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在无道的社会,他思考的是如何“保全生命,安顿身心”。在这个问题上,庄子和儒家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庄子和孔子一样身处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的都是天下无道的时代。但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极力拯救这个无道的世界;庄子则知道个人的力量是无济于事的,无法改变混乱的社会,因此采取“不为”的态度。《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说“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庄子则说既然世界不可改变,那么我就只能改变我自己。所以庄子的名言是“知其不可。《庄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不要持任何立场。无论治国、做人,都要无为。不受束缚,追求自由。排除杂念,修身养性。庄子的人生观及其现实意义 庄子思想的出发点及其归宿点,是由老子想求得精神的安定,发展而为要求得到精神的自由解放,以建立精神自由的王国。庄子只是顺着在大动乱时代人生所受的像桎梏、倒悬一样的痛苦中,要求得到自由解放,而这种自由解放不可能求之于现世,也不能如宗教家的廉价的构想一样,求之于天上、未来,而只能是求之于自己的心—心的作用、状态,庄子即称之为精神—即是在自己的精神中求得自由解放。而此种得到自由解放的精神,在庄子本人来说,是“闻道”,是“体道”,是“与天为徒”,是“入于寥天一”;而用现代的语言表达出来,正是最高的艺术精神的体现,也只能是最高的艺术精神的体现。庄子把上述精神的自由解放,以一个“游”字加以象征。

#文化#庄子名言#国学#中国传统文化#人与自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