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原理 氟利昂怎样破坏臭氧层的机理

2021-04-07知识2

氟利昂是如何破坏臭氧层的? 由于氟利昂性质稳定,不能在低空中分解,所以就飘浮升入同温层,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其中的氯原子被分解游离出来。氯原子能夺去臭氧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使由3个氧原子组成的臭氧分子变成普通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从而丧失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1个氯原子能这样“连续作案”—破坏近10万个臭氧分子。而且,一旦进入大气,氟利昂类物质可以在那里滞留100年。基于上述认识,加之20世纪80年代世界氟利昂产量每年高达100万吨,再这样继续下去,总有一天臭氧层将会被破坏殆尽,使整个地球表面直接袒露在强烈的紫外线之下。这显然是一个足以毁灭地球的,可以同全球核大战相比拟的大悲剧。不过,即使氟利昂被“绳之以法”,但要恢复已遭破坏的臭氧层的“元气”,也要等到21世纪中叶。氟利昂这一当年的“英雄”、今日的“罪犯”,就这样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说明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就是这样残酷无情。氟利昂从“座上客”成为“阶下囚”的历史值得人们深思。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增强环保意识,以避免滥用这类物质造成恶果。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的确是一个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类似的例子还有下面一个。人们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汽油中加入一种叫MTBE的添加剂,以。

氟利昂怎样破坏臭氧层的机理 氟利昂 CFCl3(F-11)、CF2Cl2(F-12)破坏臭氧层的机理: (1)当 F-11、F-12 扩散到平流程上空时,在太阳光的紫外光的照射下,释放出氯原子:CFCl3+紫外光→CFCl2+Cl 。

氟利昂怎样破坏臭氧层的机理 在对流层的氟利昂分子很稳定,几乎不发生化学反应.但是,当它们上升到平流层后,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含氯的氟里昂分子会离解出氯原子,然后同臭氧发生连锁反应(氯原子与臭氧分子反应,生成氧气分子和一氧化氯基;一氧化氯基不稳定,很快又变回氯原子,氯原子又与臭氧反应生成氧气和一氧化氯基…),不断破坏臭氧分子.Cl+O3=O2+ClO ClO+O3=O2+Cl 如此周而复始,结果一个氯氟利昂分子就能破坏多达10万个臭氧分子.即一千克氟利昂可以捕捉消灭约七万千克臭氧.总的结果,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O3=3O2(在反应中氟里昂分子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反应机理:臭氧在紫外线作用下(反应条件不好打,自己加上)O3=O2+O 氯氟烃分解(以CF2Cl2为例)CF2Cl2=CF2Cl+Cl 自由基链反应 Cl?O3=ClO+O2 ClO?O=Cl+O2 总反应:O3+O=2O2 二氯二氟甲烷 氟利昂的介电常数为2,可以采用脉冲时域反射物位计进行物位测量.此外,氟利昂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一个氟利昂分子增加温室效应的效果相当于一万个二氧化碳分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