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失业问题的特征 一、我国失业问题现状及特征(一)现状。失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从建国至今,我国历经了两次失业高峰。第一次发生在1979年,失业群体主要是返城知青,当年失业人员达560万人,失业率为5.4%;第二次发生在1993年,失业人员多为国有企业职工,当年登记失业人员为420.1万人,失业率为2.6%。之后,失业率逐渐增长,来势汹涌。到2003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失业人数已达800万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失业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失业人口结构不断变化。(图1,图2)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截至2005年底,我国公开的城镇失业人口达839万人,失业率为4.2%,与2004年基本持平。总体看来,我国的失业人口从1995年的519.6万增加到2005年的839万人,失业率从1995年的2.9%增加到2005年的4.2%。失业人口、失业率都在不断地增加与提高。截至2007年6月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8万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虽然从2004年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所下降,但是它不能说明我国失业问题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就业压力巨大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性问题之一。(二)我国失业问题的特征1、经济高增长与失业率高增长并存,就业。
新常态下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存在的十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新常态和适应新常态<;br>;究竟什么叫新常态?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就是按经济规律办事,不做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前几年我们热衷的高速增长,实际上是不符合。
什么是经济新常态?对大学生有何启示和影响 经济新常态基本内涵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也就意味着中国经济要摆脱“旧常态”。所谓旧常态,是指一段时期增长速度偏高、经济偏热、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因素累积,并带来环境污染加剧、社会矛盾增加以及国际压力变大的严峻挑战。如果用比较通俗的话说,现在各行各业都不好做,经济不景气,这就是经济新常态;用比较专业的话说,就是国内经济发展减档,老的模式已经渐渐失去增长动力,需要新的增长动力。经济新常态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常态”,一是“新”。首先说常态,指国内发展换档,经济发展减速,这一事实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是一个未来的趋势,或许是十年八年,或许更久。所以我们要为接受经济增长缓慢的这一个过程,为接受这个常态,做好准备。再说“新”,之所以新,是因为中国的现状已经和过去大不一样了。比如说,廉价劳动力市场发生变化,房产已经难于成为主要支柱,新的投资不再带动更多经济增长,反而造成产能过剩;外贸需求也随着国际环境变化而递减,规模效应已不再具有优势,内需也不温不火,传统的方式已逐渐失效等等,这些方面表现了中国的“新”环境。所以,这次经济的新常态让很多企业感到很沮丧,找不到方向。大学生该怎样去努力适应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