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听其言而信其行(5.10)

2020-07-17知识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根据 】:⒈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这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注意:三人行,不可理解为 在一起行走的三个人当中,而应理解作在一起行走的多个人当中。在古时,三、九泛指多次,是概数,不是确数。【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语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读解】: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三人行必有我师。那么,天涯何处无老师?真正好学的人是 不拘于专门固定的老师的,随处都可以不耻下问。从另一方面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就 是《里仁》篇里所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老师 的优点固然值得我们学习,老师的缺点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借鉴,关 键是不要盲目崇拜。当然,说是这么说。事实上,老师在我们的眼中多少有些理 孔子中的《论语》有哪些名句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7、道不同,不相为谋。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10、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4、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二、孔子人生名言: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1333363393638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5.10宰予①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②也.于予与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④.” 5.10宰予①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②也.于予与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④.”【注解】①宰予,礼记儒行——全文带翻译 1.鲁哀公问于孔子2113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5261曰:“丘少居鲁,衣逢4102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1653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译文:鲁哀公问孔子说:“先生穿的是儒者的服装吧?孔子对答说:“丘小时候居住在鲁国,穿着大袖子的衣服,长大以后居住在宋国,戴着章甫冠。丘听说,君子的学问要广博,穿衣服要入乡随俗。丘不知道什么是儒服。2.哀公问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译文:鲁哀公说:“请问儒者的品行。孔子对答说:“仓促匆忙地数说不能讲尽这方面的事情,如果全部详细数说就要久留,以致仆人疲倦需要换班侍候,那也讲述不完。3.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译文:鲁哀公命人铺设席位,孔子陪侍,说:“儒者有如席上的宝玉,来等待诸侯行聘礼时采用;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心怀忠信,来等待举荐;尽力而行,来等待录取。儒者的自立精神就是这样的。4.“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译文:孔子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不义而2113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释义5261:孔子说: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4102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2、士志于道,1653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释义: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3、不学礼,无以立。释义:孔子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释义: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释义: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释义:孔子说: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释义: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像他一样好;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释义: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9有关诚信的古诗词 有关诚信的古2113诗词有:宋·王安石《商鞅5261》、三国·曹植《君4102子行》、唐·卢1653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唐·李白《酬崔五郎中》等。1、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白话释义: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信用,说到做到。商鞅就很讲信用,以一言为重,以百金为轻。你们这些变法的反对派怎能随便指责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顺利推广?2、三国·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白话释义: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3、唐·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白话释义:有远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诚和信用作为衣裳。4、唐·李白《酬崔五郎中》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白话释义: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扩展资料:有关于诚信的故事:一诺千金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孔子的名言都有哪些?多一些,并带含义,和得到什么启发。火.......急.......呀!!! 作者 名言孔子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孔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孔子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论语·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论语译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孔子 孔子曰:“弗学何以行?论语中关于诚信的语句有哪些? 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论zhidao语·为政》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出自先秦孔子《内论语·学而》白话文释义:所守的诺言如果符合于义,那么所说的话就能够兑现。3,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白话文释义: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吗!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4,子以四教:文,行,容忠,信。出自先秦孔子《论语·述而》白话文释义: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文化知识、履行所学之道的行动、忠诚、守信。5,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王忠信,徙义,崇德也。出自先秦孔子《论语·颜渊》白话文释义: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去提高品修养和辨别是非,孔子说:以忠厚诚实为主,行为总是遵循道义,这就可以提高品德。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始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什么意思? 意思: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出处: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意思 意思是: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拓展资料: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

#鲁哀公#论语#子曰#儒家#孔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