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后汉书党锢列传序全文翻译 后汉书注补正

2021-04-06知识7

李贤注汉书是怎么回事?注是写什么? 《后汉书》原来通行的注本,纪传部分是唐高宗的儿子章怀太子李贤注的,他注范书着重训诂,跟刘昭不同。王先谦说他注后汉书不比颜师古注汉书差,可惜非一手所成,不免有漏略之处。实际上他立为皇太子以后,才跟张大安等共注后汉书,到他被废为庶人,注书工作结束,前后只有六年,没有充裕的时间详细校订,漏略再所难免。何况他们的注书工作似没有全部完成,如南匈奴传的注,复沓纰谬,至于不可究诘,体例和文字也跟前后各卷不同,可能不是出于他们之手,而是后人补撰。重点是解释文字,但也参考其他东汉史书;对史实有所补正,为各志作注的是南朝梁刘昭。梁书刘昭传说他“集后汉同异,以注范书”,可 见他注范书略同于裴松之注三国志,偏重于事实的补充而略于文字的训诂。八篇志的注,就是这样的。此外,清惠栋的《后汉书补注》、王先谦的《后汉书集解》这两家注,也颇受人们重视

后汉书党锢列传序全文翻译 孔子说:“人性本来都相接近,习染不同才渐渐区别。说的是人的好恶本来相同,只是变化的途径不同罢了。约束意念行为就不放纵,玩物成癖志向就会丧失。因此圣人引导人修养性情,控制约束人的放纵,谨慎选择他结交的人物,节制他的偏爱。虽然人情事物有种种区别,内容形成也不相同,但是说到陶冶性情匡正风俗,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春秋末年世风轻浮多诈,仁义道德衰败,但还藉着仁德名义来扩充自己实力,靠着忠义的旗号来建立自己的功业。行为符合义理,强大的敌手也会心虚气短;一句话不合正义,卑贱的奴仆也能说出道理。大概是前辈圣贤遗留下风范,能够让人们效法追求吧。战国时期仁德忠义已经衰败,奸邪诈伪盛行成风。强大的凭着武力获胜而称雄,弱小的因为奸诈不够而被欺辱。以至有人谋划半个计策就获万金酬劳,提出一种主张就被赏给珠宝。有的徒步走来就当官掌了权,脱掉了草衣升任了卿相。士人花言巧语极力诡辩,因为根本的一点是能获得私利,所以大家没有约定却像影子紧随物体一样都跟着这麽做。从此人们的爱好崇尚相互取代,随着时代来回变化,那种风气不能保留,那种弊病不能恢复。到汉高祖凭借武力平定天下,勇武将士大量出现,国家法令宽松随便,礼制条文。

《汉书》的古注有哪些? 汉书音义3卷(隋萧该撰清臧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5323363庸辑)拜经堂丛书本附叙录 木犀轩丛书本附补遗 二十四史订补第2册 隋萧该第29-58页 光绪24年刻本 汉书音义1卷(隋萧该撰清蔡寿昌辑)未见传本,蜕石文抄有序 汉书音义1卷(隋萧该撰清王仁俊辑)上海图书馆藏稿本 汉书注拾遗(失名)稽瑞楼书目著录抄本1册(汉书的清人注本较多.全录如下:有关《汉书》的重要考订之作,有如下数种:清王念孙《读汉书杂志》,清沈钦韩《汉书疏证》,清周寿昌《汉书注校补》,清钱大昭《汉书辨疑》,清朱一新《汉书管见》,清沈家本《汉书琐言》,近人杨树达《汉书窥管》,近人陈直《汉书新证》。王、周之作,长于音训文义。二沈、钱、朱诸氏精于考证。杨树达之训诂校勘也颇有可取。惟陈直别开生面,系统利用居延和敦煌汉简、汉碑、秦汉铜器、漆器等古器物文字,秦汉印玺、封泥和瓦当等文字,以作新证,多所发明。其中对《百官公卿表》的发伏疏证,尤为精当。此外,金少英《汉书食货志集释》是研究汉代经济的重要参考书。岑仲勉的《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则是研讨西域地名沿革的必读书。清末王先谦集六十七家考订之作的精华,撰《汉书补注》。其个人发明虽不多,但。

#后汉书注补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