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鉴相,倍频电路的工作原理? 计数器倍频的原理

2020-07-26知识5

编码器的详细工作原理 绝对脉冲编码器2113:APC增量脉冲编码器:SPC两者一般5261都应用于速度控制4102或位置控制系统的检测元件.旋转编1653码器是用来测量转速的装置。它分为单路输出和双路输出两种。技术参数主要有每转脉冲数(几十个到几千个都有),和供电电压等。单路输出是指旋转编码器的输出是一组脉冲,而双路输出的旋转编码器输出两组相位差90度的脉冲,通过这两组脉冲不仅可以测量转速,还可以判断旋转的方向。增量型编码器与绝对型编码器的区分编码器如以信号原理来分,有增量型编码器,绝对型编码器。增量型编码器(旋转型)工作原理: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由于A、B两相相差90度,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编码器码盘的材料有玻璃、金属、塑料,玻璃码盘是在玻璃上沉积很薄的刻线,其热稳定性好,精度高,金属码盘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线,不易碎,但。光电编码器为什么要四倍频?而不是二倍频 512线输出的脉冲是512个,A相+B相 可以计到双倍的分辨率。TTL方波信号,A,B两相相差90度相(1/4T),这样,在0度相位角,90度,180度,270度相位角,这四个位置有上升沿和下降沿,这样,实际上在1/4T方波周期就可以有方向变化的判断,这样1/4的T周期就是最小测量步距,通过电路对于这些上升沿与下降沿的判断,可以4倍于PPR读取位移的变化,这就是方波的四倍频。这种判断,也可以用逻辑来做,0代表低,1代表高,A/B两相在一个周期内变化是0 0,0 1,1 1,1 0。这种判断不仅可以4倍频,还可以判断移动方向。正确的使用方法应该是对输出的512个脉冲的上升沿以及下降沿都计数(4倍频)才能达到2048的分辨率。分频与倍频的区别什么啊,分别起什么作用呢 分频和倍频的定义正好相反.但是单片机的倍频和分频是对周期而言的,而单片机以外的分频和倍频定义是对频率而言的.高频中常说的2倍频,就是原频率的2倍,如27MHz的2倍频就是54MHz的波形处,而分频是对原频率的几分之一.如54MHz的两分频就是27MHz.我刚学单片机时候用高频的这个定义去理解单片机的倍频器的概念就反错了.有了倍频和分频器,就不用每个频率用一个振荡器,它可以对原来的基频的多次计数就可以产生新的频率.单片机的振荡时间为4纳秒,4倍频后为1纳秒,若再通过几个8位计数器就可以得到毫秒和秒时钟信号,不必还有制造一个一秒钟晶振了.对于高频振荡来说,我有一个9MHz的晶振,这个振荡除了产生9MHz基频外.还有2倍频和3倍频也会产生,我们选用一个高频放大和选频电路,抑制其他频率只让3倍频的频率通过,就刚好是无线玩具的业余频率的频率了.制造9MHz晶振容易,但几十几百兆的频率只能用谐振滤波振子来完成了.注意,音响中也有一个分频,那是把音频的一些频率滤除,专门利用特有的频率送到发声的喇叭去.这些你可以去查一下音响分频器的定义.数字电路中分频器的工作原理 所谓“分频2113”,就是把输入信号的频率5261变成成倍数地低于输入频率的4102输出信号。文献资料上1653所谓用计数器的方法做“分频器”的方法,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它的原理是:把输入的信号作为计数脉冲,由于计数器的输出端口是按一定规律输出脉冲的,所以对不同的端口输出的信号脉冲,就可以看作是对输入信号的”分频。至于分频频率是怎样的,由选用的计数器所决定。如果是十进制的计数器那就是十分频,如果是二进制的计数器那就是二分频,还有四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等。以此类推。电路中 分频和倍频的原理 就是把一个频率降低几倍或升高几倍 有很多种电路可以实现 可用计数器分频,用锁相环分频或倍频 可把信号整成方波,用滤波器提出倍频信号

#信号频率#脉冲信号#倍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