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幼儿建构目的不明确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体系可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2020-07-25知识7

如何提高大班幼儿建构游戏的目的计划性? 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是幼小衔接的一个重要工作。现在社会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性特别强。再加上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许多孩子自己应该可以去做的事,家长都包办代替了。为此,在幼儿园可以经常看到:许多孩子玩好玩具不收拾;看完书之后不整理;值日生、气象员工作经常忘记;参加小组活动时,做不好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在主题活动开展中无论老师布置什么任务,总有相当一部分幼儿会遗忘,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老师我忘了”、“妈妈忘记帮我准备了,”他们总是以各种推脱的说词来推卸自己的责任…这些都是幼儿任务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在《纲要实施细则》社会领域中明确提到:我们要培养大班幼儿有初步的责任感,做事认真、有始有终。然而缺乏任务意识,做事不够耐心、细致的问题,在我班幼儿中很明显的存在。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他们来说,缺少责任心、任务意识差都将极大地影响孩子今后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本学年我们根据班级幼儿实际发展现状,利用“建构游戏”逐步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为进入小学打好坚实的基础。幼儿园活动设计中的活动目标包括哪三方面 根据最新《3—6岁儿童2113学习与5261发展指南》要求和教育目标分类学4102,幼儿园活动设计中的活动目1653标包括:括认知、技能、情感三个方面。1.认知目标:即知识的掌握,认知能力的发展。2.情感目标:包括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念、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等。3.技能目标:技能的获得、动作协调、动作技能的发展等。扩展资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于2012 年10 月9 日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建议。《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对3至4岁、4至5岁、5至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时,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建议。《指南》的制定始于2006年,专家组分析比较13个国家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相关内容,用两年时间广泛。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体系可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1.价值统一性原则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投射在教师的所有教育行为中,自然也能通过教育活动目标的定位显现出来。《纲要》颁布实施已逾十年,在这。什么是幼儿园建构式课程 展,何况孩子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于孩子的发展,以前我们似乎习惯了“教学目标”这样的方式.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活动实施的效果都以具体目标达成状况来进行评价、衡量.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目标”并不如我们期待或想象的一样,尤其对于孩子,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很难去判断孩子究竟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发展,究竟实现了哪个教育目标.如乐于表达,如关心集体,如遵守规则…但这些教育目标在很多活动中却始终是在贯彻的,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我们发现孩子确实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因此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以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在短时间里也许看来各个领域的教育目标不能得到平衡,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却自然地得到了统一.我们实施的建构式课程充分说明了这个方面的问题.当然,在使用建构式课程的这段时间里,老师们也有这样那样的困惑,有老师认为建构式课程中主题活动都是围绕着一个个主题来进行的,而主题之间却往往是缺乏联系的,这样使得幼儿的学习缺乏连贯性.也有老师认为主题活动的开展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但现在的家长工作压力也很大,有些家长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一味地要求他们的配合会令有些家长力不从心.我们小班才刚开始使用建构式。

#幼儿心理#幼儿园#幼儿园教师#教育目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